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铁八局武汉综合试验段总结

中铁八局武汉综合试验段总结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工程总结第一篇工程概况中铁八局承担施工的武汉综合试验段全长26.1公里,占试验段62.1公里总长的42%,位于试验段的中部,属于高速试验区。

其中,武汉工程试验段施工长度9.3公里,XXTJⅠ标段施工长度16.8公里。

该施工段共有桥梁12座,全长8.63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3%。

路基全长17.46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67%。

我局施工段内共有工程试验段雷达2000双块式、再创新双块式、单元板及纵连板四种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双块式无砟轨道全长14.764公里,占线路总长的57%。

其中:雷达2000双块式无砟轨道长9.299公里,占全长的63%。

再创新双块式无砟轨道长5.465公里,占全长的37%。

板式无砟轨道全长11.336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3%。

其中:单元板无砟轨道长9.686公里,占全长的85%;纵连板无砟轨道长1.65公里,占全长的15%。

单元板无砟轨道采用A配方、B配方、国产引进配方(A配比、B配比)三种CA砂浆配方工艺,纵连板无砟轨道采用高弹砂浆配方工艺,该段工程融合了国内无砟轨道全部结构形式。

第二篇工程控制测量第一章基本要求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宜按分级布置,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高程控制网应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3、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4、各阶段测量完成后,须由建设单位组织评估;5、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应共同使用同一个GPS基础平面控制网;6、同一测段或同一条线宜使用统一的测量连接件和棱镜;7、测量程序须按照统一模式进行施测;8、在各标段接头处须进行控制联测;9、测量评差采用经鉴定并经建设单位认可的程序进行;10、各阶段测量成果及复测成果表,须记录完全,书写清楚,签字手续完善。

第二章测量设备及元器件1、CPI复测CPI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全线各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准,要求采用双频接收机。

2、CPII复测及加密CPII是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网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基桩控制网起闭的基准,主要分两种情况:1)采用GPS双频收机进行测量,按边长400~800m进行加密;2)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导线进行加密,要求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进行;并配备配套三角架、棱镜、对中器。

中铁八局武广客专两个标段CPI、CPII复测均采用GPS Trimble 5700双频卫星接收机4台,静态定位精度5mm+5PPm(双频)。

3、CPIII测量主要设备有:平面测量:全站仪、连接件、后视棱镜(CPIII用)、大棱镜(已知点用)以及配套脚架等。

高程测量:电子水准仪、配套铟瓦尺。

1)全站仪:全站仪必须满足如下精度要求:角度测量精确度:≤1″;距离测量精确度:1mm+2ppm;使用带目标自动搜索及测量的自动化全站仪(如:Leica系列、天宝系列等)。

武汉工程试验段CPⅢ测量采用Leica系列全站仪:Leica系列TCA1800LXXTJI标段CPⅢ测量采用天宝S8系列全站仪:2)连接件要求必须采用精密加工的连接件,不易生锈及腐蚀的金属材料制作,主要有用于接触网钢支柱上的螺栓、螺母,用于桥梁防撞墙上的螺栓、螺母。

要求标志重复安置精度应达0.3mm,且经专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武汉工程试验段及XXTJI标段采用的均是德国CPⅢ连接件。

3)CPIII用后视棱镜棱镜的使用,必须始终与全站仪,以及相应的偏差(加常数)匹配使用。

避免因操作系统配置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或采用业主、专业单位指定的专业配套棱镜。

武汉工程试验段及XXTJI标段采用的均是德国原装棱镜。

4)水准仪必须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3mm。

武汉工程试验段及XXTJI标段采用的是DINI高精度水准仪。

第三章平面控制第一节CPII网CPII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是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 上沿线路附近布设的并作为平面控制和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基桩控制网起闭基准。

CPI和CPII网通常是由设计院完成并交由施工单位进行复测,作为后续施工依据。

1)设计交桩①现场交桩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咨询、监理单位共同与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控制桩交接,对点号、点位现场位置、点位情况由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确认,形成书面记录。

②点之记设计单应根据控制桩的埋设进行点之记记录,并在桩位移交时一并移交给施工单位。

③交接手续(附控制点坐标数据)在施工现场确认控制点位情况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进行交接手续办理,在各方确认情况下,完善签字手续。

书面移交资料应包括:点号、点之记、点位平面位置坐标、平面坐标系、高程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等。

2)CPII复测CPI及CPII测量应同时进行复测,首先进行CPI网复测,在满足规范要求后,再进行CPII复测。

①CPII复测采用GPS按C级网进行静态测量,观测一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少于90分钟,卫星高度角≥15°,按线的连接方式构成三角网状。

②外业作业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第3.1.1条、第3.1.2条、第3.1.4条的要求。

③内业基线处理及平差采用Trimble TGOffice测量软件,基线处理及基线向量的质量应分别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④CPII网测量应在CPI网的基础上进行,既可采用GPS测量,也可采用导线测量。

但不同施工单位测量衔接地段,应联测2个以上CPII控制点作为共用点,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

⑤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基线解算应执行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的相关规定,GPS平面网宜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向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并引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统。

⑥采用导线测量,则应按四等导线精度测量。

仪器应选用全站仪,标称精度不低于2″和2mm和2mm+2ppm;测量时边长测量读数至mm;距离和竖角往返各观测2测回,各项限差应满足观测限差要求。

全站仪测距作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规范要求。

CPII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要求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3)CPII加密或CPIII导线网为了保证线下工程施工控制及方便后续CPIII控制网建立,在进行CPIII网建立前,可先进行CPII网加密或进行CPIII导线网布测。

CPII加密是建立在CPII基础上的,根据CPII网两桩间距(800-1000m),对加密边长缩短至400~800m。

①控制点标志控制点必须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附录A.1进行。

标志制作材料采用金属材料------不锈钢,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

如下图所示:不锈钢标志②埋石标准CPII控制点埋设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附录A.2进行。

且埋设后注意洒水养生,在经过雨季沉降达到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其埋设要求见下图:CPII控制点标石埋设图③CPII加密网布设控制点选在离线路中线50~100m处,且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加密后边长控制在400~800m范围内。

④测量CPII加密网可采用导线测量及GPS测量两种方式进行。

当采用GPS测量时,其方法参照CPII复测。

当采用导线进行测量时,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导线测量应起闭于CPI控制点上,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进行施测。

B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满中下表要求。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C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0.1mm。

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3测回。

其限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CPII导线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4)评差计算CPII复测完成后,采用Trimble TGOffice测量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第二节CPIII网中铁八局武广客专CPIII网采用二级控制测量办法,既首先建立间距150~200m的导线网,再建立60~80m的CPIII网。

2.1CPIII导线网建立1、CPIII导线网模拟根据设计院移交的CPI、CPII网资料,通过调查点位布置情况及地形地势资料,首先应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网模拟。

控制网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模拟设计:⑴CPIII导线网要附合到CPI网和CPII网上,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基准。

⑵CPIII导线网形按照点位间距150~250m进行布设,以附合导线加设副点的形式进行测量,每站上5个方向,5个距离;同时为提高精度以加强复核,增加GPS基边测量。

具体形式参见下图:⑶所有观测均应进行强制对中。

2、桩芯及标志CPIII导线网桩芯采用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附录A.1要求:桩芯采用不锈钢标志,具体见不锈钢标志图。

3、埋设、保护及编号⑴埋设: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附录A.2要求,具体见下图。

⑵保护埋设在线路外侧的CPIII导线网点位必须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机械损伤,造成点位误差。

具体采用的措施:①在CPIII导线网点位四周用片石砌筑围护;②利用三角架制作明显的标记。

③经常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⑶编号以CPIII作为点位起始标记,并在后面加点位编号,以三位数字为准。

如CPIII001。

4、导线测量⑴GPS测量基线测量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

接收持续时间取决于基线的长度,在15~180 分钟范围内。

基线布置按照下图所示:基线测设示意图⑵视距测量视距测量采用精密全站仪Leica TCRP 1201。

对控制点的观测进行三次,平差中采用距离测量值的均值。

⑶角度测量采用精密全站仪Leica TCRP 1201。

对控制点的观测进行三次,平差中采用角度测量值的均值。

5、评差CPIII导线网采用精密平差计算。

⑴德国标准局部坐标(位置):σ = 5 mm•方向/角度:σ = 0.4 mm + 0.5 mgon•水平距离:σ = 1 mm + 1 ppm•移交水平控制点: σ = 10 m m⑵中国标准测设精度等线按五等导线测量,其精度要求如下:CPIII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2CPIII网建立1、CPIII网布设CPⅢ控制点距离布置一般为60 m左右,且不应大于80 m,主要布设在桥梁防撞墙上和路基接触网支柱上,其点位布设高度应与轨道面高度保持一致,一般在轨面上300mm处。

具体图形如下:2、标志点布置主要分为路基及桥梁上两种情况。

⑴路基上标志点布置: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无碴轨道施工时接触网钢支柱已安装:测量标志点直接布置在两侧的接触网柱上,高度约高出超高钢轨顶面30 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