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人教版中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同样也将德育放在了很突出的位置。
数学是一门传承悠久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较之其他学科,数学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将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有句俗语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对学生心灵进行塑造的关键一步,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以,这就使得教师有必要寻找科学而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德育质量的目的,在实践中丰富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
一、在数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个人品行一直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一个重
要因素,在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
”要教育别人,自我修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在德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实践进行教育,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效率;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二、教学实践
1.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分组学习、探究性学习
等。
例如,在上数据的采集时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法,学生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利用数学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应当适时、适量地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
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所学的知识与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使用数学。
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回收,并统计相关数据,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统计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中国数学事业的光辉历史与杰出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全,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未培养完善。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就是指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社会问题或者国家发生的大事等,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涉及正负
数的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
最好是向学生讲一些有关中国的重要的地理知识。
如,海拔的计算,世界最高峰的高度是怎么计算的。
我国最高的山峰在世界排名第几等。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重要的地理知识,还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深度挖掘数学中的素材,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据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数学课堂中。
一方面,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感受美能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
数学美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美观、美好、美妙、完美,这四个层面层层相接,相辅相成。
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美的概念定会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数学的德育渗透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联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
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2]黄秦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哲学、文化与社会的视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3]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4]吴亚林.德育创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沙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