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课内训练﹣﹣阅读冲浪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
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了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1)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2)扶小椅子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什么?
(3)文中画“”的部分说的是什么时间?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句组成,是围绕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
(3)第二句引用的话,进一步说明有不同,有的人,有的人。
(4)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为而死。
(5)最后指出。
(6)联系课本和课外了解的知识,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人名。
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有:
死得“轻于鸿毛”的罪人有:
3.阅读下面文段,做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仿照“黑魆魆”写几个与夜晚有关的叠词。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3)联系全文,把下列词句填入诗歌中。
全国人民的解放电灯这次战斗的胜
利
火光一个光明的世
界
一星,就是你的生命,
一盏,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
为了,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
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
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4.课外阅读我能行。
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
他们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这个小姑娘就是他们家的桂花。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 1961 年拍的。
桂花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 9 月 17 日,桂花刚舂完米,坐在门口歇息。
这时候,公路上开来几辆小汽车,在他家门口停住了。
汽车里走出来好几位干部,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却被一位干部叫住了。
那位干部问:“小姑娘,你认得观音桥吗?给我们带个路,好不好?”桂花回答说:“好。
”这时,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干部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跟着她向观音桥走去。
桂花把总理他们领到了观音桥,正想回家,可是总理还是紧紧拉着她
的手,说:“来,咱们照张相。
”这一下可把桂花乐坏了。
13 岁的她还是第一次照相哩,而且是和总理照相啊!
照完相,周总理拿了块湿毛巾,把桂花那双沾了泥巴的小手擦得干干净净,又递给她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桂花偎依在总理的身边,大口大口地咬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
(2)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开始,桂花的心怦怦地跳,后来她为什么不紧张了?
(4)桂花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答案
1.【分析】本语段出自《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周总理审阅一
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语段中说“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
从这些话语表明了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考查总理扶正小椅子这一细节体现总理什么。
总理工作了一夜,想回去休息一会儿,下午再参加活动,在我没留神带歪了小椅子时,总理又赶紧把椅子扶正,这一细节足以表明了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精神。
(3)考查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什么时间。
文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从文中这些话使我们知道了已经到了“清晨”
了,周总理又整整工作了一夜。
故答案为:
(1)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3)清晨。
2.【分析】略
【解答】1.4 怎样看待生和死
2.人死的意义有不同
3.司马迁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什么
5.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6.李大钊刘胡兰汪精卫甫志高
3.【分析】略
【解答】1、静悄悄黑沉沉清幽幽
2、B
3、火光电灯这次战斗的胜利全国人民的解放一
个光明的世界
4.【分析】短文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的故事。
故事讲了
周总理来到这个小村庄,和村里的小姑娘桂花合影留念的故事。
文章赞扬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掌握情况。
1961 年 9 月
17 日,周总理来到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
娘桂花带路。
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因此,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1 年 9 月 17 日;地点是: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
(2)考查了学生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
一般来说,短文的题目就是短文中心内容的体现。
这篇短文开头写了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然后,文章围绕这张照片写了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娘桂花带路,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的事。
因此,短文的题目可以是:一张珍贵的照片。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短文中描写了小姑娘见到生人时的紧张心情,“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后来周总理亲切的拉着小姑娘的手,用湿毛巾给她擦手上的泥巴,正是由于周总理和蔼可亲,使得小桂花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所以她不紧张了。
(4)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见到生人就会紧张的桂花,还从来没有照过相。
当周总理来到村子里后,桂花不但见到了周总理,还在13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故答案为:(1)1961 年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2)一张珍贵的照片
(3)开始紧张是因为桂花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后来不紧张是因为周总理和蔼可亲地和她谈话,笑得那么高兴。
(4)因为桂花不仅见到了周总理,还在 13 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