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
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像。
(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
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c.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的就少。
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
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
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
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
就像音乐中的重音一样,通过给观众以较强的刺激和震撼来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
有利于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况。
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3. 近景:视距较特写较远的画面,即将摄影机从特写拍摄的镜位向稍加拉开而拍下的画面。
其取景范围,就人体而言,约为人的小半身,即主要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节和脸部表情。
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说话神态和事物的细节、质感,它是描写人物情感和事物细节的主要景别。
4. 中景:取景范围,就人体来说,一般是拍摄人的大半身,主要表现人物双膝以上的活动情形,让观众既能看清任务的神态,又能看到人物的形体动作,一般是表现人物的半身活动的。
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5.全景:视距又比中景远,用以拍摄表现主体的活动及周围的景色,把主体放在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加以表现。
其取景范围除人的全身外,还包括主体周围的背景。
但背景在画面上所占比例较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环境。
6.远景的含义及其艺术功效?远景:即镜头在距离被拍摄对象比较远的情况下所拍摄的广阔空间和广大人群。
其特点是画面开阔,景深悠远,一般用来交待环境,渲染气氛。
远景的艺术功效:A.描写环境。
许多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和人物传记,一般都要进行环境描写。
在许多影片的开头,便常用远景和大远景交待故事发生或人物生长的时代背景或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氛围。
B.营造气势和气氛。
战争片、灾难片一般会多处用到远景拍摄,用来营造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恢弘的场面。
第三节镜头的拍摄方法及其艺术功效一、摄影机的外部运动(这主要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录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运动。
这包括摄影机跟随摄录对象移动的运动,以及摄像机镜头上下左右换动及变化角度的运动。
)1.推:指被拍摄对象处于某一固定位置,镜头由远处向拍摄对象逐渐推进的拍摄方法。
这样拍摄既可以表现出空间层次的递进变化,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又可以引导观众更具体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的内心活动。
突出场景内起重要作用的人和物,以及他们的情感、细节、使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有使观众接近被摄对象进行观察的效果。
2.拉: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与推相反,即将摄影机从近处拍摄向后拉开拍摄方法。
因为对被摄对象做特写和近景拍摄,能进入画面的景物范围是十分有限的。
若要展示出一定的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得把画面拉开。
作用是展示镜头开始时画面上的人物或事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位置。
这种逐渐展开的环境,对烘托主体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3.摇:摄影机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让镜头向上下或左右做摇动拍摄。
摇镜头的主要作用是展现观众多的事物和人物,使观众对眼前的场景或事物的各个部分逐一进行观察。
4.移:即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行动而做的移动拍摄。
一般是将摄影机放在车子或者升降机上,作横向运动或垂直移动。
用这种方法拍摄,可以突破镜框四边的限制,扩大画面的空间。
其艺术功效与摇镜头相同,是通过镜头的外部移动来扩大观众的视野。
5. 跟: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物体在运动中的形态及其运动过程。
如:飞翔的雄鹰、奔跑着的人、行驶的人、船等。
跟摄像、摄像机位不动,镜头始终跟着运动着的被摄对象,使它一直保留在镜头画面内。
二、运动镜头在镜头中,画面是可以变化的。
这种变化,除了被摄对象的运动之处,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摄像机镜头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它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构图发生变化,产生动感、使之更加生动。
(如拍固定景物、用推、拉、摇的运动)。
二、镜头的内部运动1.变焦距镜头:即在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拍摄对象的未知的情况下,通过镜头内部焦距的变化来改变被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使画面变大或变小的镜头。
运用变焦距镜头,可以模拟推、拉的拍摄方法,产生移动的错觉效果。
2.慢镜头:改变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对拍摄对象进行高速拍摄,即摄影机以每秒48.72或96画格的速度运转(正常运转时每秒24格),比正常拍摄快2.3.4倍,放映时候以每秒24画格放映,演员的动作就会变慢,仿佛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样叫慢镜头或慢动作。
3.快镜头:拍摄时放慢摄影机的运转速度,使每秒拍摄的画面不到24画格,放映时便出现了画面的快速转换。
这种拍摄又叫降格拍摄,一般用来制造紧张气氛,如一半飞奔的马,风驰电掣般的列车给人势不可挡之感。
4.空镜头:即画面中没有出现人物的镜头。
其艺术功效,主要是通过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某种思想或抒发某种感情。
巧妙地运用空镜头,对揭示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有着巨大的作用。
5.主观镜头:摄影机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的眼睛,并依据剧中人的主观视线和心理感受而拍摄的画面。
这类镜头为的是表现角色在规定情境中所见到的实况,并把角色的内心感受巧妙地传达给观众,把观众导入影片的规定情景中。
第四节镜头的组接方法(在导演的分镜头剧本的某些影视文学剧本中,常常标有显、隐、化、切等字样,这就是指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不同的组接方式。
)1.显:又叫渐显、渐现、淡入,就是画面从空白或全黑中渐渐现出。
2.隐:又叫渐隐、淡出,与渐显正好相反,就是画面逐渐隐退直到完全消失。
3.化:又称“溶”。
前一个镜头还在“渐隐”中,后一个镜头便渐显了。
好像是在模模糊糊的印象中由前一个画面转化成了后一个画面。
前后两个镜头这种“变”的过程是一个“溶化”的过程所以又称溶或叠化。
(化出化入的组织也是一种交替,也能给人以一种时间递进的感觉。
所以化出化入通常是用来表现一些不完整段落之间的时间分割。
)4.划:与“化”相类似的一种组接方式。
指前一个画面向一旁迅速推出,后一个画面逐渐伸张,直到完全代替上一个镜头,占满银幕。
(“划”一半也是用来连接各种比较完整的场景的,但在使用时与“化”有所不同。
倘若前后两个场景在内容上是属于同时异地的展开或平等发展的事件,用“化”来转接就不那么流畅自然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用“划”。
)5.切:又叫“切换”。
就是将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不同的镜头(画面)直接来粘接起来,这种组接方式中间没有任何递变过程,不用任何光学及技巧,镜头的组织简洁紧凑,使场景得到迅速的变换,是当今电影艺术中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具体讲,又可分为连续性切换和穿插性切换。
连续性切换,即后一画面中所表现的动作是前一画面中动作的继续,或者是前一画面中所展现得内容的一部分。
穿插性切换,它与连续性切换不同,后一镜头不是前一画面中某一动作的继续,不包括前一画面的某些部分。
二、影视构成的基本手段电影和电视之所以能通过画面而说话,成为能讲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只因为它们具有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手段——蒙太奇。
1.蒙太奇: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是法国建筑学上的术语,即构成、装配的意思,借用到电影艺术中后,便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了。
狭义:是作为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而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广义:不仅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2.蒙太奇为何能成为影视艺术的基本构成手段?A、符合于人们视觉感受的规律。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时,常常不会把目光固定在某一个点上,而是根据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的需要,跳动于“远景”、“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之间。
而且眼睛这种运动又往往不是以统一的速度进行的。
如一个人的心境处于平静安适的时候,眼睛的运动是缓慢而悠闲地,当某人处于内心激动或受到突然的刺激时,目光变换的节奏就会大大加快。
影视的镜头调度及画面转换的节奏,便正是基于人们的这种视觉感受的基本规律而诞生的。
B、符合人们思维活动中联想习惯。
(客观事物之间常常有着某些相互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人们思维活动中,便常常做出某种能够联想,并因此得出某些结论。
影视艺术中运用对比、双关、象征、隐喻等手法,正是从人类这种自然联系活动中产生的。
C、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反映的要求。
影视要对生活作艺术的反映,就得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提炼。
通过强调和省略才能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
影片中删掉一些次要的东西,目的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更重要的细节。
蒙太奇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这种去粗取精的可能性。
3.蒙太奇的主要功能?A、可以使镜头画面产生出新的含义。
(把某些段落或画面重新安排,就能激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情绪感染。
“库里肖夫效应”实验,面部特写,与三个不同镜头组接在一起,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充分证明了蒙太奇在电影拍摄中确实有种奇特功效。
B、可以激发观众对比、联想,积极参与影视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通过蒙太奇组接,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
)C、可以营造各种节奏。
在镜头的连接中,可以产生影片所需要的蒙太奇的节奏,这种节奏,其实就是电影的脉搏。
影片有脉搏则是通过镜头的组织和运用而产生的。
其构成元素主要是人物的运动的强度、镜头的组接和转换速度、音乐的旋律、环境气氛以及影片的叙述风格等。
优美的节奏,将使影片刚柔相济,张弛合度,借此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迫使观众的感情脉搏同它一起跳动。
4.蒙太奇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蒙太奇结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A、叙述性蒙太奇:把一系列能表现事态进程和剧情内容的镜头,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有机地组织起来。
主要作用是讲述故事、展开和发展情节。
它是以镜头的连续性组接为特点的,所以又叫连续性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