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所谓等高线,就是把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地理意义上的等值线概念是等高线概念的延伸和拓宽,包括等深线、等压线、等气温线(水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等值线、等降水线、人口等密度线、等震线、地层年龄等值线、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通过等值线的形式,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查地理问题。
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
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6、通过判读等深水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
10、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深线 2、判读规律: ①形状特征:山顶;盆地或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示意图如下:山 脊 山 谷②数值大小: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100200200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③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 垂直相对高度/ 水平距离来决定。
若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则表示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x-1)d ≤ΔH<(x+1)d3、实际运用: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2)与河流水文结合: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例1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
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燥,气温每百米下降0.5 ℃。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上升1 ℃。
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示意图(1)计算同一高度A、B两点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二、地形剖面图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作图方法:判读方法: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9°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本土沿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澳大利亚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等重点掌握。
(以上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3册)例2 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②(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例3 读下面“沿东经89°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是 山脉,②是 高原,③是 山脉。
(2)④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河。
(3)⑤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内部有很多可以种植庄稼的地区,人们叫它 ,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 。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气压,低压槽,槽线;高气压,高压脊,脊线;鞍部。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①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a 近地面和高空位置的确定(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 高空中b 高气压和低气压位置的确定:北半球:背风而立,右后方是高压 南半球:背风而立,左后方是高压c 实际海平面的风向(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高压中心(反气旋):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②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极地东风、信风)——干燥、升温,难以形成降水;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盛行西风)——湿润、降温,降水丰富。
B. 低气压过境时(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中心气流下降),多晴朗天气。
例4右图箭头表示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图中哪条虚线为槽线A.甲B.乙C.丙D.丁四、等温线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如下左图,该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2、判读海陆分布和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 规律:“点北陆北,点南陆南;陆北点北,陆南点南”。
如1006 10101008 906 908 910风向下左图,因“点南陆南”,故B 为 ,A 为 ;亦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如下右图,因“陆北”,故“点”北,即北半球为 。
3、判读山地和盆地 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左图中A 为 (地形),B 为 (地形)。
4、判读寒暖流 寒流垂直于等温线由低到高流动,并使等温线向高值区弯曲,暖流使等温线向低值区弯曲。
如上右图处的洋流应为 半球的 (寒/暖)流。
5、判读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陡缓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根据已知地气温判断未知地气温或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在山地区,一般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反之越缓(与等高线的特点相同),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地的走向一致。
6、判读城市和郊区 一般低温中心为郊区,高温中心为城市。
练习1、读等值线图,分析判断:(1) 若此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图,且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丙处多阴雨天气B. 甲处天气晴朗C. 丁处吹偏北风D. 乙处吹偏南风 (2) 若此图为某大洋等温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温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丙丁 B. 海水温度由小到大排列:丙丁甲乙 C. 海水盐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丁丙 D. 海水盐度由小到大排列:乙甲丙丁2、右图为等温线分布图,M 地、N 地的地形应为 A. 高原和平原 B. 高原和山地C. 盆地和山地D. 盆地和平原3、下图所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 > b >c , 据此回答:●●●●乙23º2c E F 陆地海洋20℃ 18℃ 16℃20℃ 18℃ 16℃1月AB ℃ ℃16℃ 18℃ 20℃(1) 假如是等高线图,则A. E、F均表示鞍部B. E表示山谷,F表示山脊C. E表示山脊,F表示山谷D. E、F均表示河流流向(2) 假如E所在的区域为陆地,F所在的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 此图为冬季等温线B. 此图为夏季等温线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D.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4、读右面等值线,已知a > b > c,下列正确的是A. 若为等高线,则L2为山谷B. 若为等压线,则L1为鞍部C. 若为海平面等温线图,则L2为寒流D. 若为1月份等温线图,从海陆分布来看,A是南半球的海洋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疏密———降水的地区差别大如右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说明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图中单位mm,下同)2、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例5下图所示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1—2题:1、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A、MB、NC、PD、Q2、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华南地区六、等盐度线1、盐度的影响因素2、从全球范围看,受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影响,盐度的变化为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入海径流使得等盐度线发生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