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4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答案
2004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答案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A.讲究B.精深
C.研究D.教授
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故士者所以爲輔相承嗣也。
B.使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倍畔。
C.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D.后世聖人易之所宫室。
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數罟不入洿池。
B.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C.馮唐已老聽吹嘘。
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
B.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C.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廪。
D.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
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
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
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
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
D.姜氏欲之,焉辟害?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B.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C.嫂虵行匍伏。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
A.“漢以爲池”,本或作“漢水以爲池”,“水”衍字。
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皇本、高麗本“吾”下有“豈”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誦四方之傳道。”鄭注:“故書‘傳’作‘傅’,杜子春云‘傅’當作‘傳’。”
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的“閒”,用的是引申义。
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B.資用乏絶,去秦而歸。
C.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D.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A.《說文解字》B.《康熙字典》
C.《辭海》D.《辭源》
27.近体诗李白《渡荆門送别》首联是“渡遠荆門外,来從楚國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
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
24.下列说法错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
C.作状语D.作定语
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之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C.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
D.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
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所殺大臣,多吕后力。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諾,恣君之所使之。D.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
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實爲之,其又何尤”的“尤”應解釋爲()
A.憂慮B.傷心
C.氣憤D.責怪
17.“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其中的“講”应解释为()
D.我决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A.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
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D.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網在綱,有修而不紊。
B.以防止水。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
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B.雜——襍
C.雕——彫D.鐘——鍾
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22.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