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成树协议

生成树协议


3 STP
STP起源于DEC公司的“网桥到网桥”协议,后来,IEEE 802委员会制定了生成 树协议的规范802.1d。其作用是,在冗余链路中,解决网络环路问题。STP通过 生成树算法(SPA)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网络,当主要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自 动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网络的正常通信。 TEXT TEXT TEXT TEXT STP通过从软件层面修改网络物理拓扑结构,构建一个无环路的逻辑转发拓扑结 构,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率。
2.网桥号 网桥号(Bridge ID)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一台交换机,它由两部分组成,2字节优先 级和6字节MAC组成。优先级从0-65535,缺省为32768。 3.根网桥 具有最小网桥号的交换机将被选举为根网桥,根网桥的所有端口都不会阻塞,并都处 于转发状态。 4.指定网桥 对交换机连接的每一个网段,都要选出一个指定网桥,指定网桥到根网桥的累计路径 花费最小,由指定网桥收发本网段的数据包。 5.根端口 整个网络中只有一个根网桥,根网桥上的端口都是指定端口,而不是根端口,而在非 根网桥上,需要选择一个根端口。根端口是指从交换机到根网桥累计路径花费最小的 端口,交换机通过根端口与根网桥通信。根端口(RP)设为转发状态。 6.指定端口 每个非根网桥为每个连接的网段选出一个指定端口,一个网段的指定端口指该网段到 根网桥累计路径花费最小的端口,根网桥上的端口都是指定端口。指定端口(DP)设 为转发状态。 7.非指定端口 除了根端口和指定端口之外的其他端口称为非指定端口,非指定端口将处于阻塞状态, 不转发任何用户数据。
冗余交换链路与生成树协议
LOGO
Contents
1 3
1交换机中的冗余链路
2
2 生成树协议概述
3
3 STP
1.1 冗余备份链路
在交换网络中,由于单点(单链路)故障容易导致系统瘫痪,因此引入备 份链路。但冗余链路又会造成网络环路,当交换网络中出现环路时,会产 生广播风暴、多帧复制和MAC地址表不稳定等现象,如图 1、 2、 3所示。
2.RSTP RSTP 的协议规范为IEEE 802.1w,它是为了减少STP收敛时间而修订的新的 协议。在RSTP中,接口的角色有四种:根端口、指定端口、备份端口、替代 端口。接口的状态只有三种:丢弃(Discarding)、学习状态(Learning)、 转发状态(Forwarding)。接口还分为:边界接口、点到点接口、共享接口。 3.PVST 当网络上有多个 VLAN 时,PVST(Per Vlan STP)会为每个 VLAN 构建一棵 STP 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独立地为每个 VLAN 控制哪些接口要转发数据,从 而实现负载平衡。缺点是如果VLAN 数量很多,会给交换机带来沉重的负担。 Cisco 交换机默认的模式就是 PVST。 4.MSTP MSTP的协议规范为IEEE 802.1s,在PVST中交换机为每个VLAN都构建一棵 STP树,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VLAN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会给交换机带来 很大负载、占用大量带宽。MSTP是把多个VLAN映射到一个STP实例上,即为 每个实例建立一棵STP树,从而减少了STP树的数量,它与STP、PVST兼容。 锐捷交换机默认的模式就是MSTP。
3.1 STP中的选择原则 1.根网桥的选举原则 在全网范围内选举网桥号(Bridge ID)最小的交换机为根网桥,网桥号由交换机 优先级和Mac地址组合而成,从而可通过改变交换机的优先级别来改变根网桥的 选举。 选举步骤如下: (1)所有交换机首先都认为自己是根; (2)从自己的所有可用端口发送“配置BPDU”,其中包含自己的网桥号,并作 为根; (3)当收到其他网桥发来的“配置BPDU”时,检查对方交换机的网桥号,若比 自己小,则不再声称自己是根了(不再发送BPDU了); (4)当所有交换机都这样操作后,只有网络中最小网桥号的交换机还在继续发送 BPDU,因此它就成为根网桥了。

生成树协议的基本概念
生成树协议有以下基本术语:
指定网桥
Company Name
1.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是STP中的“hello数据包”,每隔一定的时间间 隔(2秒,可配置)发送,它在网桥之间交换信息。STP就是通过在交换机之间周 期发送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来发现网络上的环路,并通过阻塞有关端口 来断开环路的。 网桥协议数据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字段:Protocol ID,Version,Message Type, Flag,Root ID(根网桥ID),Cost of Path(路径开销),Bridge ID(网桥 ID),Port ID(端口ID),计时器包括:Message Age、Maximum Time、 Hello Time、Forward Delay(传输延迟)。其作用为: Protocol ID(2字节)和Version(1字节)是STP相关的信息和版本号,通常固 定为0。Message Type(1字节):分为两种类型,配置BPDU 和拓扑变更通告 BPDU。 Flag(1字节):与拓扑变更通告相关的状态和信息。Root ID(8字节): 根网桥号由2字节优先级和6字节MAC组成。Cost of Path:路径开销是从交换机 到根桥的方向累计的花费值。Bridge ID:发送自己的网桥ID。Port ID:发送自己 的端口ID,端口ID由1字节端口优先级和1字节端口ID组成。Maximum Time:当 一段时间未收到任何BPDU,生存期达到Max Age时,网桥则认为该端口连接的 链路发生故障,默认20秒。Hello Time:发送BPDU的周期,默认为2秒, Forward Delay:BPDU全网传输延迟,默认15秒。

1.2二层聚合链路
1.二层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把多个二层物理链接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接,这个逻辑链接我们称之 为链路聚合,这些二层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称为一个聚合口aggregate port(简称 AP)。 AP是链路带宽扩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IEEE 802.3ad标准。它可以把多个端口的 带宽叠加起来使用,形成一个带宽更大的逻辑端口,同时当AP中的一条成员链路断 开时,系统会将该链路的流量分配到AP中的其他有效链路上去,实现负载均衡和链 路冗余。 Aggregate port(AG)可以根据报文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或IP地址进行 流量平衡,即把流量平均地分配到AG组成员链路中去。 当接入层和汇聚之间创建了一条由三个百兆组成的AP链路时,在用户侧接入层交换 机上,来自不同的用户主机数据,源MAC地址不同,因此二层AP基于源MAC地址 进行多链路负载均衡方式。而在汇聚层交换机上发往用户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只有 一个,就是本身的SVI接口MAC。因此二层AP基于目的MAC地址进行多链路负载均 衡方式。 链路聚合的注意点: (1)聚合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2)聚合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 (3)聚合端口使用的传输介质相同 (4)聚合端口必须属于同一层次,并与AP也要在同一层次 Company Name
2.最短路径的选择 (1)首先比较路径开销 比较本交换机到达根网桥的路径开销,选择 开销最小的路径 (2)其次比较网桥号 如果路径开销相同,则比较发送BPDU交换 机的网桥号(Bridge ID) (3)其三,比较发送者端口号(Port ID) ① 如果发送者网桥号相同,即同一台交换 机,则比较发送者交换机的Port ID ② Port ID:端口号由1字节端口优先级和1 字节端口ID组成 ③ 端口默认的优先级为128
在局域网中很多的网络协议都采用广播方式进行管理和操作,广播采用广 播帧来发送和传递信息,广播帧是向局域网中所有主机,因此容易产生碰 撞,为缓解碰撞又要重传更多的数据包,从而耗尽网络带宽,使网络瘫痪。
当一台主机收到某个数据帧的多 个副本时,使网络协议无从选择, 不知选用哪个数据帧。 图 3中MAC地址表不稳定的产生过程如 下。 主机X发送一单点帧给路由器Y 路由器Y的MAC地址还没有被交换机A和 B学习到 交换机A和B都学习到主机X的MAC地址 对应端口0 到路由器Y的数据帧在交换机A和B上会泛洪处理 交换机A和B都错误学习到主机X的MAC地址对应端口 1 在多帧复制时,也会导致MAC地址表的多次刷新,这种持续的更新、刷新过 程会严重耗用内存资源,影响交换机的交换能力,降低网络的运行效率,严 重时耗尽网络资源、导致网络瘫痪。 在实际交换网络中,还会产生多重回路,如图 4所示。
1.3 三层聚合链路
1.三层链路聚合技术及配置 三层链路的AP和二层链路AP技术其本质相同,都是通过捆绑多条链路形成一个 逻辑端口来增加带宽,保证冗余和负载分担的目的。三层链路冗余技术较二层链 路冗余技术丰富得多,配合各种路由协议可以轻松实现三层链路冗余和负载均衡。 建立三层AP首先应手动建立汇聚端口,并将其设置为三层接口(no switchport)。如果直接将交换机端口加入的话,会出现接口类型不匹配,命令 无法执行的错误。 注意:建立三层AP需接将交换机端口加入的话,会出现接口类型不匹配,命令无法执行的错误。 2.基于OSPF的三层链路冗余技术 基于OSPF的三层链路冗余技术在大型园区网络中使用广泛。对两台核心交换设备 分别有两条出口(分别接两台路由器)冗余备份的网络中,可在核心设备的两条 上行链路上做负载均衡。但如果在出口路由器上需要做NAT转换,负载均衡就很 难实现。但可通过调整cost的值实现链路冗余和负载分担。 对两台核心交换设备有一条出口(接一台路由器)的拓扑结构中,不需要通过人 工调整cost值来实现流量分担。只需要更改OSPF的参考带宽,由OSPF自动实现 负载均衡功能。
解决环路的最初思路是,当主要链路正常时,断开备份链路;当主要链路出现 故障时,就自动启用备份链路,于是产生了生成树协议。
由于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传输的数据 量更大,需要的带宽更多,充分利用 冗余链路,而不是阻止备份链路、使 负载均衡,成为更加关注的内容。
在交换式的网络中实现冗余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生成树协议和链路捆 绑技术。其中生成树协议是一个纯 二层协议,链路捆绑技术既可在二 层接口上也可在三层接口上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