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1)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1)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一、选择题
1.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

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2. 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4.江涛在历史活动探究课上找到了下列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新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新中国的航天成就
D.新中国的军队建设
5.有位科学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是在( )
A.1970年
B.1997年
C.1964年
D.1973年
6.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八六三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 )
A.数学方面
B.化学方面
C.力学方面
D.光学方面
8.他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该人物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伏尔泰
9. 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

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邓稼先
10.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发明者“一脚踏出的灵感”才导致了这种先进的手摇纺纱机的诞生,并且为了讨好女儿珍妮,才取名“珍妮机”。

你知道这位幸运的发明者、“好父亲”是( )
A.瓦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史蒂芬孙
11.“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是对下列哪位人物发明的赞颂( ) A.富尔顿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哈格里夫斯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C.坐飞机长途旅行
D.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4.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飞机②坦克③汽车④汽船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
15.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的发明是( )
①汽船②碳丝灯泡③内燃机④计算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社会从此跨进了什么时代?
(3)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17.没有科学家的发现,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牛顿建立了牛顿力学,被尊称为什么?
(3)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侯德榜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制碱新工艺——联合制碱法。

与A、B、D有关的分别是茅以升、詹天佑和邓稼先。

2.【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4年”。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C、D时间分别为1960年、1970年和1967年。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航天技术领域”“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此辨析备选项,A发生在1964年,B发生在1964年,C发生在1973年,但它不属于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由此判断D正确。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三幅图依次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所以综合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新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

【拓展延伸】“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高峰的空前壮举,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为此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我国的科学史上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

5.【解析】选D。

题干中的“东方魔稻”是指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1973年。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的“1986年”“高技术”可以看出应选A。

7.【解析】选C。

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9.【解析】选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10.【解析】选C。

珍妮机的发明者是哈格里夫斯。

11.【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题干中的“机械动力”可以看出应选瓦特,他改良的蒸汽机是一种动力机器。

12.【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由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发明成果,上网查资料只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出现之后,所以应选D。

13.【解析】选C。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

由题中的材料可知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并且出现新的通讯工具,这些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14.【解析】选B。

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汽车发明于1885年,飞机发明于1903年,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明。

故选B。

15.【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碳丝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A符合题意。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2)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3)题任意举例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

(2)电力的广泛运用。

电气时代。

(3)火车、轮船、飞机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等的发明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电灯、电话、电报等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纵向考查了中外历史上主要科学家及其科技成就。

第(1)(2)(3)题皆属于识记层次,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詹天佑。

(2)“现代科学之父”。

(3)物种起源、相对论、籼型杂交水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