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及练习试题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及练习试题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2、预防医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

(5)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6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即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宏观认识。

4、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5、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中医三级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2)已病防变;(3)瘥后防复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3、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适宜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和微小气候等。

4、次生环境: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所致的环境。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6、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整个社会造成公共危害。

【与环境污染区别下】7、20 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分别为【主要原因】:1)1930 年二氧化硫和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1943 年汽车尾气引起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1948 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和粉尘引起多诺拉(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烟雾事件4 )1952 年烟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伦敦烟雾事件,先后死亡1 万多人。

5 )1961 年由废气引起的四日市事件,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 )1953~1956 年由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物引起的水俣病事件8 )1968 年由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引起的爱知米糠油事件8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大点】:(1 )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农药、化肥残留等;(2 )生活性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3 )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9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几个作用的特点】(1 )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2 )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或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其主要类型【大点】:1 )非特异性影响2 )直接造成某些慢性疾患3 )持续性蓄积危害(3 )特殊毒性作用:包括1 )致癌作用2)致畸作用3)致突变作用4 )免疫功能受损(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10 光化学烟雾事件【病因】: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病因】:系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尤其是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升高进而造成一系列环境变化。

水俣病【病因】——汞污染(有机化合物)痛痛病【病因】——镉污染(重金属)1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第二章职业因素与健康1 职业病: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工作有关疾病:由于受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某些常见病发病率升高或促使潜在的疾病发作或使现患疾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等,这类并非有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但多见于某种职业人群且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或职业性多发病。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3工伤:又称为职业性外伤、是职业人群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缺乏安全操作知识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受外部物理或化学行等因素的直接作用,而导致的突然性意外损伤。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病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浓度和强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5)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既可减少职业病发生。

6职业病的诊断特点:需要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事(地、州、盟)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或有上述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单位做出诊断,并且实行以当地为主和以职业病防治机构和职业病诊断组集体诊断为准的原则。

7铅中毒一般见于什么行业: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塑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8苯中毒一般见于什么行业:如作为有机化学合成的常见原料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

作为溶剂、萃取剂或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黏胶和喷漆制造。

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等。

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等9矽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1能够通过食物获取并能被利用、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较大,所以称为宏量营养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2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适应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共有八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对于婴幼儿,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指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值。

4限制氨基酸:指将某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模式相比较,其中含量不足的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

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之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将富含某种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配混合食用,可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

6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选择】: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2 )调节机体生理过程3 )供给机体必需氨基酸4 )供给机体能量7 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供给机体16.736KJ (4kcal )的能量,人体每日所需能量10%~15% 来自蛋白质。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1 )蛋白生物价2 )消化3 )蛋白质净利用率4)氨基酸评分5 )蛋白质功效比值等P338 脂类的生理功能【选择】:1)储存、供给能量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3 )为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4 )组成机体细胞特定结构并赋予细胞特定生理功能5)改善食物感官性状、增进食欲、维持饱腹感6)维持体温,防止脏器、组织震动受损。

每克脂肪可产生37.656KJ (9kcal )能量。

我国建议18 岁以上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为所供能量占每日所需能量的20%~30%9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参与重要生理功能;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36KJ(4kcal)能量。

我国建议除2 岁以下婴幼儿外,踏碎化和物应提供55%~65% 的膳食总能量。

10 膳食纤维的功能:1)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疾病,降低血浆胆固醇 2 )影响机体脂质代谢,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3 )调节血糖代谢,改善血糖生成反应,有助于防止糖尿病4 )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11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缺乏症状P37 钙缺乏症状、相关疾病和毒性: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影响生殖功能;骨质增生、抽搐等。

铁缺乏症状、相关疾病和毒性:缺铁性贫血;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儿童表现为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它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吸收率较高;后者以Fe(OH)3 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它必须先从络合物中分离再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 12 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四个指标【名解或问答】:1)平均需要量:指满足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3)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1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膳食指南的10条核心内容:①食物多样,谷物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④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⑤减少烹调油,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如饮酒应限量⑩吃新鲜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