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
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

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

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

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

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6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评价城市的发展情况,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

B.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上榜的前十位城市中,大多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北京、上海处于领先位置,深圳、广州属于第二梯队。

C.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前十位中,社会、经济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环境指标相差不大,这说明有些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第三位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排名十位以外的郑州等人选,这是因为深圳的
地理位置的关系。

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九个,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

B.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方面应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C.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核心龙头城市,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

D.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等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内外方面负起自己的责任。

62.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
60. D
61. C
62.①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②城市群多个功能领域呈现一体化,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

③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