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理制度目录一、安全规章制度文件治理规定 (4)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政府文件猎取治理制度 (5)三、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治理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6)四、安全生产通用规定 (7)五、奖励与违规违章惩处制度 (9)六、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0)七、重大危险源治理制度 (11)八、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2)九、职业卫生治理制度 (13)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和治理制度 (14)十一、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15)十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6)十三、持证上岗和特种作业人员治理制度 (17)十四、非正常情况下不得生产的规定 (18)十五、安全设施设备治理制度 (19)十六、企业负责人和涉药生产线负责人值(带)班制度 (20)十七、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21)十八、技术档案治理制度 (22)十九、工艺和技术治理制度 (23)二十、工(器)具治理制度 (24)二十一、机械设备安装、维护和检修治理制度 (25)二十二、安全用电治理制度 (26)二十三、职工考勤及外来人员(车辆)出入厂(库)区登记制度 (27)二十四、厂(库)区门卫值班制度 (28)二十五、原材料购买、检验、验收、储存及使用治理制度 (29)二十六、药物储存和领取治理制度 (30)二十七、烟火药安全性检测制度 (31)二十八、新产品、新药物研发治理制度 (32)二十九、半成品储存、出入库治理制度 (34)三十、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规定 (35)三十一、产品购销合同和流向登记治理制度 (36)三十二、不合格产品处置制度 (37)三十三、燃放试验治理制度 (38)三十四、事故应急救援与演练制度 (39)三十五、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 (40)三十六、职员风险抵押金制度 (41)安全规章制度文件治理规定一、公司的各项安全治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两年由安全及质检科组织、各厂及其它科室参与,进行一次全面的讨论、修订、审核并公布实施。
二、出现以下情况时,分管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相应的安全治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适时修订:①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在本行业适用的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政府文件时;②在企业的归属、工艺、生产规模等发生重大变化时;③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等发生变化时;④当企业治理机构发生变化时。
三、修订安全治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成立相应的修订工作组,工作组由安全、生产、技术等人员组成。
四、修订后由要紧负责人组织审定并批准公布实施。
五、公布后由办公室及时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在发放时认真填写发放记录表,发放记录保存3年以上。
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政府文件猎取治理制度一、猎取的内容及渠道:①与本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他政府文件,从各级政府以及安全监管部门网站、文件资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渠道猎取;②各厂、各科室人员在进行走访、电话、传真、信件、会议等工作时,应积极收集和猎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政府文件,并及时传递到办公室存档登记。
二、办公室应及时猎取、汇总、分类、整理。
有文件更新时,应及时组织召开更新文件的适用性、符合性评价会议,年终集中编制本年度符合性评价报告。
三、不符合项的整改:在评价会议上发觉有不符合项,会后立即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报分管负责人批准实施。
分管负责人负责监督不符合项的纠正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评价会议后,更新汇总文件清单和文本数据库,报分管负责人批准,发放到各厂及相关科室并填写发放记录。
五、办公室关于需要进行宣传教育的新文件,采取制作宣传材料、黑板报等形式对本企业职员及时进行宣贯。
六、发放记录保存6年以上。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治理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一、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由要紧负责人在年度安全生产会议确定,并发文施行。
三、安全生产目标包括: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考核合格率;隐患排查和治理完成率;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目标。
四、安全生产目标公布后,要紧负责人与各厂各科室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
各厂各科室依照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打算。
五、考核工作领导组对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在安全生产会议上每季度对各厂各科室考核一次。
六、按照先进、达标、未达标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年终综合考核评定,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考核记录保存3年。
安全生产通用规定一、严禁带小孩进入生产、储存区。
二、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源进入生产、储存区。
三、严禁未安装阻火器的机动车辆进入危险品生产和储存区。
四、严禁酒后上班。
五、严禁穿戴化纤织物、硬底鞋、拖鞋上班;严禁打赤膊、赤脚、穿背心、短裤上班。
六、严禁在有可燃气体、药物、可燃物粉尘环境的工(库)房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七、严禁在生产中串岗、离岗,严禁无关人员私自进入危险品生产区。
八、严禁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九、不应擅自改变生产作业流程、改变药物配方和操作规程。
十、不得擅自增设、改变、安装电气(器)设备。
十一、上班前,必须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备好消防水,导除人体静电(每天分四次:早中班前各一次、早中班期间各一次),实行文明生产。
十二、生产作业场所应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不应闩门、闩窗生产。
十三、生产、储存、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轻操作,不应有拖拉、碰撞、抛摔、用力过猛等行为。
十四、不应在规定场所外晾晒亮珠、引火线等危险物品。
十五、成品、有药半成品、药物在当班作业完成后应送入对应中转库。
十六、在当班作业结束后应清除药尘、余药、废药、生产垃圾,送到指定场地存放,清洗(理)工房、工作台和工具。
十七、不应在规定的燃放试验场外燃放试验产品,不应在规定的销毁场外销毁危险性废弃物。
十八、不应丢弃、转让、赠送危险性废弃物。
奖励与违规违章惩处制度一、奖励包括:表扬、发奖品、发奖金、升级(职)等。
二、惩处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公司通报、罚款、停职检查、开除。
三、惩处(1)对人员违规、违章行为视其情节轻重可处50―500元罚款,如情节特不严峻,直按严峻阻碍企业生产安全者,做开除处理。
(2)因失职危及安全或造成相应经济损失者,视情节处100―1000元罚款。
(3)各项安全检查中出现需要整改的问题,未及时发整改通知或未进行整改的视情节处50―500元/天罚款。
(4)各级监管部门检查中发觉的问题,未及时发整改通知或未进行整改的,视情节处200―2000元罚款,且要紧负责人应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四、奖励:在安全治理、隐患整改、紧急情况处置中有突出表现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考核中达到先进的、其他工作业绩突出的,依照实际情况给予200―2000元的奖励。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安全检查的内容:查纪律、查治理、查制度、查领导、查隐患。
二、检查的类不:公司安全检查、各厂安全检查、相关人员日巡查、专业安全检查、节假日及开停工安全检查。
三、检查的组织和频次:公司安全检查,由要紧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检查一次;各厂安全检查,由各厂厂长组织相关人员每半个月检查一次;专业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及开停工安全检查,由分管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检查;日(巡)查,由专职安全员及车间主任每日定时、不定时的巡检。
四、检查的重点是防火、防爆、事故隐患、三超一改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
五、分管负责人每年制定年度安全检查打算,并严格执行。
公司的隐患排查每半年由要紧负责人组织实施一次。
六、各项安全检查、隐患排查都必须做好记录。
七、安全及质检科应及时汇总查出的安全隐患,并制订隐患整改方案,整改结束后应验收、消案。
八、发觉危及安全的紧急险情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并报告。
九、认真填写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台帐,各项记录保存3年。
重大危险源治理制度一、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每三年评估一次,可托付有资质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
三、当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四、在进行安全评估后,重大危险源档案材料及时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备案。
五、建立并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治理档案,配备不间断的视频监控设施,并保存记录30天。
六、每月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七、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每月进行检查,发觉事故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八、进行安全知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治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
九、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法。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一、分管负责人应制定年度安全措施打算。
二、制定安全措施打算时,应优先安全人力、物力、财力。
三、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由财务科负责,按照财企〔2012〕16号文件要求按月提取,单独建帐,专款专用。
四、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严格按照以下条款审批:①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设备设施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②配备、维护、保养防爆机械电器设备支出;③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④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⑤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⑦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⑧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⑨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⑩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五、当年未用完的安全生产费用转入下年度使用。
六、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同意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财税部门的监督检查。
职业卫生治理制度一、每年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二、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同意监督。
三、建设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更衣间、洗浴间、休息间等防护设施。
四、对可能产生严峻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讲明。
警示讲明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