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建设 解决方案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四月目录一、概述 (1)(一)政策支持 (1)(二)发展现状 (2)二、城市管廊智能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4)(一)加强管廊运行监管的能力,切实保障管廊长期安全运行 (4)(二)转变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管理局限,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4)(三)优化管廊运行方式,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率 (5)(四)形成合作互惠机制,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发挥管廊作用 (5)三、正元城市管廊智能化建设目标及内容 (5)(一)建设目标 (5)(二)建设内容 (6)1. 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 (6)2. 管廊内通讯网络系统 (13)3. 管廊三维模型及数据中心 (15)4. 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 (16)5. 专项业务应用系统 (17)6. 监控管理中心建设 (20)四、科学管理模式提升管廊管理水平 (21)(一)运行维护 (21)(二)后续建设 (21)五、关于正元公司 (21)一、概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布设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
将有效促进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和设计,实现集中建设、集中管理,有效处理了地下管线布线间相互协调困难的问题,便于管理单位之间相互了解。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原本埋设在地下“不可见”的管线变成“直接可见的”,现状不清、家底不明将不再是制约地下管线发展的问题;而且“直接可见”的地下管线大大降低了管线巡检工作难度、提高了巡检质量,使管线漏损查找和处理都更方便,更容易发现管道安全隐患。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管线“分散式”转变成“集约式”建设和管理,有效、合理地节约了城市地下空间,直接解决了地下管线埋设混乱问题。
同时,为改变地下管线管理方式和提升管理水平创造很好的条件。
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中更容易应用,管廊内现有空间为布设监控管理设备和设备检修管理提供了较大便利,通过布设视频和防入侵监控等设备,能有效提升综合管廊内地下管线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因此,建设综合管廊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地下管线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一)政策支持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作。
李克强总理近两年三次就城市建设谈到“里子”和“面子”问题,地下管线问题已经引起国务院的极大重视,成为政府工作计划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作为落实2013年后上述两份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该意见从统筹规划、有序建设、严格管理和支持政策等四个方面部署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明确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该意见的出台也是经过多年建设探索,逐渐寻求的地下管线问题解决之路。
(二)发展现状2015年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已经确定了10个城市纳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分别是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
财政部此前也发出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2015年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吉林省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科学规划、标准建设,规范管理、安全运营”的总体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2015年-2020年,计划投资1000亿元,完成1000公里左右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任务。
初步建立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城市综合管廊投资融资模式、建设运营模式、评价管理模式,为国家全面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目前,我在建的地下管线项目较多,比较有代表性项目包括:(1)上海浦东张杨路人行道地下管廊上海于1994年在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两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计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
是国内第一条城市市政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2)白银市综合管廊白银市作为首批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为甘肃省域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区3县,面积21209平方公里。
市政管理线现状为地下管线老旧、容量不足,管线权属众多,且存在多头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现象。
总体布局结合高压线入地、地下空间和人防;无管网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天然气管道入廊;所有管线集中出舱。
(3)珠海横琴新区管廊横琴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工程总长度33.4公里,其长度是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管沟的5倍。
综合管廊最窄处也有3米宽、3米高,容纳了电力、通讯、给水、中水、供冷、供热及垃圾真空系统等7种市政管理线。
内设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等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实现全智能化运行。
由于建设综合管沟,总计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
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二、城市管廊智能化建设必要性分析传统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管线)管理采用简单的人工方法、借助图纸、各类卡片来管理庞大的城市管线资料,致使管线数据不全、精度不高、资料保管分散、更新速度慢,从而在管网建设和维护时出现设计不合理、误挖、误伤地下管线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管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廊运营的预警分析、事故处理,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管廊运行监管的能力,切实保障管廊长期安全运行通过管廊智能化建设,组建管廊监控物联网系统,实现管廊实时在线监管,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将智能监管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切实提高管廊安全运行管理能力,有效保障管廊运行安全和廊内管线运行安全,同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危险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有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转变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管理局限,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与业务系统相融合,实现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利用,提高政府工作管理效率。
应用创新设计、创新建设和创新运营,打造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体系,为电力、燃气、热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服务。
从而提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水平,形成智能、先进的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
(三)优化管廊运行方式,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率城市地下管理能有效解决“马路拉链”问题,避免城市马路反复开挖造成的资源浪费。
同时,优化管廊运行管理方式,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资源,在保障管廊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线高效运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运营管理费用。
(四)形成合作互惠机制,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发挥管廊作用通过城市综合管廊创新运营,助力传统建设企业转型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商”,并为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持续性运营收入,形成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互惠机制,通过管廊内部数据信息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共享利用等方式,促进地方管线入廊等工作,使城市综合管廊切实发挥作用。
三、正元城市管廊智能化建设目标及内容(一)建设目标根据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以充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效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应用先进的数据获取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建立包含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和管廊综合业务应用数据的大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融合城市综合管廊管理过程所需要的各种业务管理和专业分析功能,形成集业务支撑、数据存储、辅助决策和生产运维等功能于一体的“正元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的统一、集中管理,全面提升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水平、规划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安全、适应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管廊运行维护成本、增加管廊整体系统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管廊应急响应能力,达到最优运营。
(二)建设内容正元地理为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
综合应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包括管廊智能感知层、网络通讯层、数据中心层、应用支撑层、专项业务层在内的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应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技术,进行管廊通讯组网,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同时,以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为支撑,实现整个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化管理。
图1 正元智慧管廊 1. 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是建设智慧型综合管廊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及其人员、物资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管廊内智能监控传感器的设置应根据管廊结构、入廊管线情况及管理要求,综合考虑。
一般包括:视频监控、火灾监控、积水监控、入侵监控、环境质量监控、标签定位、智能机器人和廊内管线运行状态监控。
(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管廊内状况,及时反馈管廊图像监测信息。
管廊内摄像头设置重点兼顾人孔、工作井、重点设置位置,同时考虑管廊中配电箱位置,确定合适摄像头设置地点。
根据管廊实际结构特点和运行情况进行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并确定组建方案。
图2 视频监控(2)火灾监控系统 火灾监控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管廊内火灾发生情况,准确预报火灾位置。
管廊内火灾监控一般属于长距离、狭窄空间内火灾监测,廊内高压电力管线属于火灾重点监控区域;另外,如果燃气管线入廊,燃气泄露造成的火灾危害巨大,必须考虑火灾监控预警。
一般火灾监控系统主要采用的设备包括:光纤测温系统、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光纤测温系统对于管廊这种狭长空间、特别是电力火灾、易爆环境的监测有突出优势。
图3 光纤测温图4 感烟传感器图5 感温传感器(3)积水监控系统 积水监控系统能准确掌握管廊内积水情况,实现积水超标在线预警。
地下管廊一般设有排水系统,在管廊结构中利用低洼处设置集水井,汇集廊内排水;另外,如果廊内给水、污水管线发生漏失,会有大量水体突然汇集在管廊内,造成管廊淹没,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