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教育在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但教师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教师对激励机制的运用并非都能到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激励手段单一性,激励机制随意性,激励方式功利性等。
为了更好的发挥激励评价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
一、教师首先要搞清楚评价激励的内涵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的教学艺术运用到位能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的是刚刚接受正规初级教育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离开家人的温暖港湾,来到陌生的学校学习,教师如果适时地给予一定的鼓舞和激励的温暖,他们将会更加的肯定自己,将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的运用激励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习惯日益完善,学习兴趣也将会日益浓厚,学习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评价激励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运用需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滥用,否则将会失去该有的效果。
第一,评价激励需要合理。
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实现目标本身所具有的的价值进行相应的激励,并且还需要及时。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好不容易记住一个拼音读法,非常渴望得到激励和表扬,这个时候就应该满足孩子的渴求心理,这样有助于他更认真和努力的学习下面的拼音读法。
第二,评价激励需要分层递进。
小学生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比较容易受到物质的激励影响,我们需要利用这一点逐渐的向精神层面扩展。
另外还应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激励方法,与学生的成长相吻合,激励措施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要。
第三,评价激励需要公平公正。
学生都是比较纯真的孩子,当他们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渴望老师的认可和肯定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激励原则,否则,有些学生做的不好也给予很大的激励,就会使做出很大努力的那位学生感受失落,影响孩子进去心的提高。
二、教师因人而异确定评价激励语言
小学课堂上,语文老师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候,很少看到有孩子举手的。
“最简单的读字、读词,孩子们都已经懒得举手了。
面对语文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毫无课堂气氛可言。
没有语言交流的语文学习,那就是一种病态的"哑巴语文”。
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这种“哑巴语文”现象产生的原因,难道真的是我们教师在评价激励方面出了问题。
可能孩子怕读字读词读错了,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吧,“这么简单都不会读,上课时候注意听讲了吗?”这样的指责对孩子学习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我们也需要委婉的启发式教育。
一定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温暖,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否则,只会不断的打击孩子幼小的心灵。
看看下面语文教学的评价激励方法吧,就会知道为什么会有“哑巴语文”现象的发生了。
第一,当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老师都会说“你真聪明”,“你真棒”。
“很好”等等诸如此类笼统含糊式的单一激励语言,不管自己表现的是不是比别人好都会得到一样的肯定,不利于孩子进取心的激发。
第二,老师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随意乱夸奖学生,否则学生的
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
第三,学生生这一学期考试得了第一名,教师就会奖励一个作业本,这样固然是好,但容易误导孩子学习就是为了得到那个作业本,而忘记来学校学习的远大目标。
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语文教育简单点讲就是让孩子读书认字的,就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就是陶冶孩子高雅情操的,单一、随意、功利性的奖励方式不符合语文教育的初衷目的。
三、评价激励需要教师的创新与再创新
传统的评价激励法存在着很大缺陷,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评价激励的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其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更能体现人文关照精神以及系统的实施激励机制。
激励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产生功利思想,而是能够着眼于他们的自主发展,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言方面的激励包括三方面,主要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
第一方面,信任的眼神、和蔼的目光、亲切的微笑以及轻柔的抚摸以下他的小脑袋,这样的肢体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着无声的亲近与肯定。
第二方面,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教师激励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激励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孩子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要避免千篇一律的鼓励语言语态。
第三方面,语文教师在作业本上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平时表现,进行细致而又中肯的激励,还可以调皮的画上一个笑脸给予学生一个温暖的赞赏。
第二,物
质与情感激励的结合。
物质激励是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激励方式,虽不能多用但也可恰当好处的运用一些物质刺激,有利于激活课堂浓郁的学习气氛和学生朝气蓬勃的学习活力。
孩子从六七岁以后,就已经开始了自我成长的路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自身阅历的丰富,他们的精神、情感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激励方面,应该结合孩子这方面的具体特征给予及时的情感激励。
激励中的物质与情感的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激励想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语文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激励原则、激励方式以及激励内容之外,更应该注重自身素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运用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去激励、陶冶学生的兴趣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