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小练瑜伽容易骨质增生(精)

从小练瑜伽容易骨质增生(精)

从小练瑜伽容易骨质增生在瑜伽盛行的今天,又有人打出“瑜伽增高”的大旗广收门徒敛财。

广州有骨科专家称,以静力拉伸为主的瑜伽直接增高缺乏科学依据。

骨骼和软组织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年轻人练瑜伽,又有很大的受伤风险,而且增加日后骨质增生的可能。

增高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各种增高保健品、拉伸器械、特殊鞋垫等均被证实无效,而确实有效的“断骨增高”手术又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人残疾而被国家明令禁止。

于是,在瑜伽盛行的今天,又有人打出“瑜伽增高”的大旗广收门徒敛财。

广州有骨科专家称,以静力拉伸为主的瑜伽直接增高缺乏科学依据,而只能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发育,这和其他运动是一样的。

然而,骨骼和软组织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年轻人练瑜伽,又有很大的受伤风险,而且增加日后骨质增生的可能。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副主任王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病关节科主任黄华扬断骨增高酿成八级残疾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副主任王文介绍,人体身高在本质上由先天遗传、后天锻炼和饮食营养等因素共同决定。

长身高的时期主要有7岁~8岁和青春期两个阶段,之后长骨两端的骨骺闭合,人就不再长个了。

个别人骨骺闭合较晚,到二十多岁还能长高一点。

市场上的增高产品名目繁多,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至今未批准过单纯用于增高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目前没有一个增高产品被证实可以有效增高。

至于用电流等理疗方法刺激青少年的骨骺部位来增高的方法,王文称尚缺乏科学依据。

明确可以增高的方法倒是有两个。

第一种方法是断骨增高手术,即在锯断大腿或小腿骨后做牵引,人为造成骨折不愈合,从而诱导腿骨长长。

用这种方法可以增高十多厘米,最多可增加20厘米。

王文介绍,骨头延长以后,神经、血管、肌肉等软组织也要相应地变长,但神经等延长度有限,如此增高可造成神经损伤,轻则肌腱和关节变得僵硬,重则肌肉瘫痪。

本报就曾经报道过一名女工在广州一家美容院花了5万余元做了这种“快速增高”手术,之后双腿疼痛不止,无法正常行走,后来证实断骨增高术导致她的腿骨严重缺损达6~9厘米,可能终生不能愈合,经司法鉴定为八级伤残。

在多起类似的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卫生部在2007年明令禁止高风险的“断骨增高术”用于美容项目。

王文称,目前这种手术仅限于治疗先天性、病理性和外伤性下肢不等长。

第二种方法是注射生长激素增高。

王文对此也不主张,认为这可能增加癌症等风险,有违医学伦理。

从小练瑜伽容易骨质增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病关节科主任黄华扬介绍,在前两年瑜伽开始在国内流行时,每天都有练习受伤的人前来就诊,多数是30岁~40岁的女性,她们感到髋关节、膝关节酸痛和肩背痛,与瑜伽的盘坐姿势有关——髋部的过度外展屈曲牵拉了内侧肌肉,影响到髋关节和膝关节,一般只要停止练习,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好。

“现在的练习者比较注意,因练瑜伽而受伤的人已经很少见。

”黄华扬说。

他进一步指出,一些瑜伽动作令关节和脊柱过度弯曲,容易拉伤肌肉和韧带,甚至损伤关节软骨。

人到了30岁以后,肌肉、韧带、关节囊的弹性在走下坡路,半路出家练瑜伽很容易出问题。

即使是从小就开始练瑜伽的人,韧带、关节囊等会被拉松而变得有弹性,但像劈叉那样的动作容易损伤软骨甚至软骨下的硬骨,刺激骨质增生;到了一定年龄,机体仍然会退化,这些人继续练瑜伽也同样容易受伤。

总的来说,他不建议小朋友练瑜伽。

王文也称,练瑜伽拉筋能增强腰骨和关节的柔韧性,有一定好处,但小朋友的骨骼正在发育,筋骨连接不是很紧密,比成年人更容易受伤,不宜过度练习。

绝经后妇女打太极更合适成年人骨骺闭合,身高趋于稳定。

王文介绍,人体的精确身高在早晚测量可相差一两厘米,这与脊柱椎间盘在不同时间的水分含量与弹性存在差异有关。

到了老年期,有些人身高变矮,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骨变扁有关,严重时椎骨发生压缩性骨折造成驼背,而老年人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种种因素可使身高下降数厘米甚至达10厘米,这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加速的女性尤为常见。

王文建议,运动可以增加骨质,抵抗椎间盘水分流失,有利于维持身高,但瑜伽运动量较大,妇女到了绝经的年龄后有很多动作做不了,改成打太极会更合适。

专家驳斥练瑜伽增高没有科学依据某瑜伽增高网站:“具有增高针对性的姿势是我们精心从近10万种瑜伽姿势中挑选出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整理成系统的增高瑜伽教程。

”黄华扬:瑜伽的动作以静力拉伸为主,不可能增高。

某瑜伽增高网站:“实际上所有人的脊柱包括躯干和骨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弯曲,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增高瑜伽姿势锻炼是可以伸展弯曲畸形的骨骼,从而起到一定的增高作用的……我们计算的3~6厘米的增高范围是针对正常的成年人的,而年龄较小、有驼背畸形等现象的人群实际可以获得更大的增高范围。

”黄华扬:如果脊柱的异常弯曲,例如侧弯与后凸是由于肌肉力量不平衡所致,通过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轻微增加1~3厘米,实质上并非“增高”,只不过是恢复到原来的身高而已,增高3~6厘米以上纯属扯淡。

如果脊柱和其他骨骼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则怎样锻炼都是无法增高的,只能通过做手术解决。

某瑜伽增高网站:“依靠瑜伽这样的神奇运动,在拉伸的同时强化软骨、肌腱、韧带等,这样才能使已经取得的增高不会反弹。

”王文: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

一个人身高长定以后,就处于退化的过程,软骨等不能被强化而只会磨损。

瑜伽过分追求关节柔韧性,反而会加重软骨的磨损。

某瑜伽增高网站:“增高瑜伽是身体自己的力量来精确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促进骨骼本身缓慢生长,可能不会很明显并且需要长期练习。

”王文:这要分两种情况。

骨骼定型以后怎么练都不能促进骨骼生长从而增高,而对于骨骼还在发育的青少年而言,瑜伽和各种运动一样能增加肌肉力量,对身高有促进作用,但瑜伽本身没有独特的增高作用。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质增生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综合治疗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

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适当进行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

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软骨的新陈代谢。

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治疗损伤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

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

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

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

建议骨质增生患者使用一种医疗器械-镇痛、安眠垫,它是一种采用高科技生物磁疗和远红外线双效治疗原理,由永磁体和红外线衬垫两部分构成的医疗器械产品,它利用钕铁硼高科技生物磁场及纳米远红外线的双重作用,起到活血、镇痛、镇静、催眠和消除焦虑等的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安全、方便使用的优势,可有效用于关节疾病的康复。

减轻体重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

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中医治疗常规治疗肝肾亏虚: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精充足则机体强健,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正常,且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

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静可保护诸骨,充养骨髓;动则约束诸骨,免致过度活动,防止脱位。

若肾精亏虚,肝血不足,则骨髓发育异常,更兼筋肉不坚,荣养乏源,既无力保护骨髓、充养骨髓,又不能约束诸骨,防止脱位。

久之关节在反复的活动过程中,可渐渐地受到损害而过早过快地出现退化。

外伤与劳损:一时性承受超强度的外力,包括扭、挫、撞、跌等,或长时间承受超强度的外力劳损,如特定状态下采取不正确姿式持续紧张地劳作等,都可造成关节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以发生在颈、腰段、脊柱及髋、膝、踝等负重关节较多。

当这些外方作用于上述部位时,可引起受力最集中的关节局部发生气血逆乱,严重的导致筋损骨伤、血流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形成瘀血凝滞,导致关节骨骼结构受损,失去滋养,久之,退行性疾病便会出现。

外感风寒湿邪:感受风寒、着凉、久居潮湿之地、冒雨涉水等,外邪乘隙侵犯肌表经络,客于关节、筋骨,导致机体全部或某一局部性生气血运行阻滞,经脉痹阻,筋骨失养,渐成骨痹。

痰湿内阻:“肥人多痰湿”,故体胖之人易患本病。

肥胖之体,多阳虚湿盛,湿聚成痰,随经脉流注于关节部位,又体胖之人可加重关节之负重。

二者均可造成关节局部血运不畅,筋骨失养,久则成痹。

中医辨证骨质增生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方药:消痹汤加减。

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

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2、痰湿阻滞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

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