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自理课

小学自理课

教学目标:1:让家长了解“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2: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

3:引导学生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生会整理书包、学具。

教室卫生的保洁。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包含“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学校实际”。

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基于学校和学校实际是指基于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的师生来共同探讨解决。

课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

每天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口都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他们身上的书包,而孩子则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或者在小摊边买些零食吃。

轮到孩子值日时,年逾花甲的老人或家长会不辞辛苦地代替孩子扫地拖地,可谓“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宁可自己省吃简用,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只要孩子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大大促使并强化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和依附性。

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便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民办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特有的教学、培养的责任和义务。

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

这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学校生活部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依新课程理念,将其开发成校本课程实施,将人们挂在口头上的东西渐渐转为现实,并为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生活自理能力的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民办寄宿制模式的实际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的学校课程。

旨在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掌握系列生活技能,依据学校生活部为基地,依靠生辅老师通过学校统一的生活课及生活管理来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

开设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就提出“学会生活”,而学生生活的基础是生活自理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学会生活,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

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在家中生活起居有人照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不会独立生活。

家长送孩子寄宿,有意让孩子过集体生活,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基础教育课改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内容、体系与学校原有的课程、教材、教学与管理存在诸多矛盾。

同时生管服务要纳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的大系统。

学生在学校生活管理中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教学。

解决学生生活管理需要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生辅教师以课程高度来开展研究。

三是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需要。

校本研究是学校为了全面改进学校工作,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教师的研究为主体,依托学校的自身资源,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民办寄宿制学校,寄宿是学校的优势,生活管理是重要任务,这个领域是校本课程的最好资源。

四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强调全面育人,倡导生活管理质量就是教学质量。

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的学科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或淡化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事实证明,一流的学校教学质量,规范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才能赢得学校近年来高速健康的发展。

二、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的结构特点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从目标看,本课程是贯彻学校的“教育与养育相结合”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改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生活技能为主要目标。

从课程内容看,以综合性理念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

从学习活动方式看,是学生在生辅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具有校本课程的四个突出特征: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和主体性。

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的实施特点是教育、训练和监督。

小学生低段自理能力阶段目标要求1.一年级(1)能迅速穿衣、穿鞋、叠裤子。

(2)能按要求刷牙、洗脸、洗脚。

(3)能按要求整理、摆放自己的衣服、鞋子和学习用品。

(4)能学习洗头、梳辫子、洗澡、洗袜子、洗手。

能帮助集体,搞清洁卫生。

(5)能自觉的打扫教室的卫生,如擦玻璃、整理书桌。

小的时候会整理书包,长大了对生活用品、生产用具不仅摆放整齐,有条理,而且有一定规矩,用起来很方便。

整理生产工具是从整理学习用具开始的,而整理学习用具是从整理玩具开始的。

1.低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爱动手、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气。

(1)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2)学会自己洗晒、佩戴红领巾。

(3)学习用具摆放有序。

当好劳动值日生。

在鼓励中培养。

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

”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

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

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整理学习用品,从小处入手,抓细节,积点滴,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玩具、零食、水杯什么都有。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居然把所有的课本都装来了。

找本书要费很长时间,作业本被塞得皱皱的。

有时明明作业拿来的,可就是找不到,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会整理书包。

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书包。

先教他们认识课程表,并告诉孩子们玩具和零食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

然后给他们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看谁整理得最整齐、最美观。

话一说完,同学们就紧张地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书包来,虽然刚开始同学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美观,但经过几次练习,有一部分同学的书包已经整理的有模有样了。

然后,我又找出几个整理得比较好的书包给同学们看。

并教育学生养成每晚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平时还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要求小朋友学会跟家长说:我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会自己背书包,自己走进教室。

这样家长也就不好意思再帮背书包了。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

二、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劳动更与他们无缘。

在学校里进行劳动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劳动意识,不会劳动,对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很缺乏,如扫地、拖地、擦窗台等。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教室里总是弄得很脏、很乱,没有人主动收拾。

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而整洁的课堂环境要由学生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极为重要。

于是我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下午放学打扫卫生时,我把要做的事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扫地、拖地、抹窗台等。

在劳动过程中我边做示范边让学生做,边检查,打扫完以后,总结一下打扫情况,对干得好的小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以后打扫时还需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值日时,我经常和他们一起劳动,对不正确的再进行指导。

开始叫他们做比我自己一个人做还要吃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到值日时,学生一个个都干得有模有样,学会了如何把教室打扫干净,动作也熟练了。

连在旁边等的家长看了都惊讶地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会劳动。

三、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好家校沟通,最大限度取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靠家长的支持与督促。

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子女,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

于是,我经常写一些“小纸条”让学生带给自己的家长,鼓励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自己能穿衣、洗脸、洗脚,不会的要慢慢学着做,家长的任务是在旁边进行指导督促。

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我还告诉家长爱孩子有许多的表现方法,但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其中转变家长的观念十分重要。

四、巧妙运用“伙伴教育法”,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形成。

一个小伙伴就是一位小老师,小伙伴的勤劳、能干会启发激励学生;一个小伙伴也是一面镜子,孩子从小伙伴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应该改正的缺点。

我从班里找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或某个方面自理得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宣传,让他们给同学们树立榜样,让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有所触动。

并把这些孩子选为班干部,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然后在班里实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和轮流值周的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组长每天收发作业本,管好自己组的纪律,抓好每天的卫生工作。

班长每天负责收发全班的作业本,管好全班的纪律、卫生等。

然后我让他们每天向我汇报一次,对做得好的予于肯定,做得不够好或不大胆做的给予指导,并授以具体的工作方法,鼓励其再大胆工作。

班干部在自己学习、生活、自治、自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了管理班级。

由于有坚强的班委会和集体核心,班干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

从开学到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经过常规训练、教育,已学会了许多的本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的小朋友缺乏责任心,对自己要完成的学生任务不放在心上,有的小朋友缺乏耐心,对于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不能坚持到底等等,要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责任心强、自理能力强、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习的人,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