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1、如何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答: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什么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特点?
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的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3)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监督职能的特点:(1)会计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2)会计监督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督。
3、什么是会计的对象?企业的会计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会计对象是会计职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具体地讲,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筹集、资金循环与周转以及资金退出。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如何理解他们的意义?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内容应当是一个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工作严格界定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持续经营假设界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强调会计主体的核算工作,应当立足于企业能够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
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破产清算。
会计分期假设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将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较短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定期考核并报告其经营成果。
这一假设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货币计量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和计量条件,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以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经营活动及其成果。
5、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如何分类?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分为以下几类:(1)总体性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3)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6、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者的区别在于: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必须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收付实现制则要求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都必须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
7、会计核算方法有几种,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会计核算方法的完整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环节),并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间环节),通过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总结环节)。
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