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采气作业区突发事件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年修订版)文件编号:×××/QHSE-ZT-YA-20××-01编制:×××审核:×××审批:×××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气矿×××采气作业区×××年×月目录1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编制依据 (3)1.3适用范围 (4)1.4编制原则 (4)1.5事件分类和分级 (4)1.6启动条件 (6)2机构与职责 (7)2.1机构设置 (7)2.2机构职责 (8)3 预测和预警 (9)3.1预警行动 (9)3.2预警解除 (9)4 分级响应 (9)5 信息报送 (9)6 应急准备 (9)7 应急响应 (10)7.1启动程序 (10)7.2指挥与协调 (10)7.3应急监测 (11)7.4应急处置措施与安全防护 (11)7.5扩大应急 (14)7.6信息通报 (14)7.7应急终止 (14)7.8善后处理 (14)8 应急保障 (15)8.1救援与装备保障 (15)8.2技术保障 (15)8.3宣传、培训和演习 (15)9 附则 (16)9.1名词术语 (16)9.2预案管理与更新 (17)9.3预案制定、解释部门 (17)9.4预案实施时间 (17)×××采气作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气矿×××采气作业区(以下简称作业区)系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作业区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境安全,编制此预案。

1.2编制依据针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重大环境因素,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油气田分公司×××气矿(以下简称气矿)有关规定,结合作业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框架》《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气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是用来规范和指导×××采气作业区及下属各井站、班组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作业区机关及各井站班组。

1.4编制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维护公众健康和人身安全作为环境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加强环境危险源的监控,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从源头控制环境事件的发生。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自救,属地管理。

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作业区各井站班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全面实行自救,并及时向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和作业区报告。

作业区应接受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领导,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由地方政府动用社会救援力量,严谨、快捷、有序、冷静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科技支撑,区域联动。

加强环境应急技术研究和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和设施,避免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

归口管理,信息及时。

及时坦诚面向公众、媒体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统一归口发布信息,依靠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应急。

1.5事件分类和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过程、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结合作业区实际情况,作业区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五类: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有毒有害气体扩散事件、陆上溢油事件、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中国石油×××油气田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污染物排放量、生态破坏、社会危害等情况,气矿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和其他环境事件(V级)五级。

其中Ⅰ级和Ⅱ级事件为分公司响应级别,Ⅲ级和Ⅳ级事件为气矿响应级别,V级事件为作业区响应级别。

1.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8)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1.5.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6)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

1.5.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及以上、15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

1.5.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

1.5.5 其他环境事件(V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引起2户或5人以上(含2户、5人)投诉或上访;(2)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被媒体曝光或被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3)因环境污染造成当地主要河流、水库或2户以上(含2户)生活饮用水源受到污染;(4)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5)因环境污染造成责任性赔、罚在1万元及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

1.6启动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作业区无法处理,上报气矿,及时启动气矿应急预案:(1)发生Ⅳ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发生超出作业区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3)分公司应急联动要求;(4)市(县)级政府应急联动要求;(5) 承包商发生Ⅳ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作业区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及时启动本预案:(1)发生Ⅴ级突发环境事件;(2)发生作业区处置能力范围内的突发环境事件;(3)气矿应急联动要求;(4)地方环保部门应急联动要求;(5)承包商发生Ⅴ级突发环境事件。

2机构与职责2.1机构设置作业区应急领导小组由领导、机关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组成,是作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办公室、后勤班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如经理外出无法指挥应急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其他领导按班子成员顺序临时担任,或由经理指派。

作业区应急办公室由生产调度室和HSE办公室组成。

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突发环境事件时接受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现场应急指挥部在作业区应急领导小组授权下,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等职责。

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生产技术室、HSE办公室、井站班组员工组成。

如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则共同成立企地联合指挥部。

作业区应急救援队伍分为事故抢险组、事故协调组和后勤保障组,其成员分布如下:事故抢险组:组长:×××副组长:××××××组员:HSE办公室、生产技术室、仪表班和维修班全体成员事故协调组组长:×××副组长:×××组员:调度室全体成员后勤保障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党政办、经营办、驾驶班和材料班全体成员2.2机构职责事故抢险组:负责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理、恢复生产等工作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等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