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者:牛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一、金融属性推动今年国际油价上涨 (2)(一)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2)(二)各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 (2)(三)美元贬值助推国际油价上涨 (3)(四)OPEC限产保价措施逐步发挥作用 (3)(五)石油作为“黑色黄金”具有保值功能 (3)二、2010年国际油价稳步上行 (4)(一)全球经济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恢复性增长 (4)(二)石油供给稳步增加、剩余产能和库存充裕 (5)(三)美元仍可能维持弱势 (6)(四)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困扰国际油市 (6)(五)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导致投机炒作继续盛行 (7)(六)基本结论 (7)三、国际油价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一)油价上涨并未带来严重的通胀压力 (8)(二)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9)(三)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 (9)(四)推动节能并促进替代能源行业的发展 (9)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逐级回升的走势。
截至10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年内最高点(10月21日81.37美元)较年初最低点(2月12日33.98美元)飙升139%,10月末较上年末飙升了82.4%,但前10个月WTI平均油价为每桶59.1美元,同比降幅仍然高达44%。
展望2010年,全球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美元继续疲软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使得国际油价将呈上行趋势,但全球经济难以强劲增长等因素制约国际油价上涨空间。
一、金融属性推动今年国际油价上涨(一)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今年以来几乎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
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领域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因此,全球石油需求出现明显减少,全年石油日需求量将减少150万桶左右,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当然,对全球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的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油价。
(二)各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各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衰退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接近零的利率水平大量注入流动性。
美联储通过回购长期国债、再贴现、定期拍卖机制(TAF)等方式,使得美国基础货币投放由正常时期的8310.92亿美元上升至最高峰时期曾达17701.77亿美元。
因此,各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新的流动性,而实体经济疲软、市场需求暗淡导致部分流动性进入了商品、股票等市场,进而推升了油价的上涨。
(三)美元贬值助推国际油价上涨今年3月份以来,美元贬值势头较为明显。
10月底,美元指数已经跌至73左右,较3月份的高点下跌15.5%。
特别是对欧元、加元等主要货币贬值幅度更大。
实证研究表明,国际油价走势与美元具有典型的负相关关系,每当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商品价格就会走高。
3月份以来,美元贬值成为国际油价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OPEC限产保价措施逐步发挥作用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大跌以来,OPEC连续多次采取限产保价措施,累计减少石油生产配额420万桶/天,考虑到配额执行率约为80%,也将使全球石油日供应量减少336万桶。
与此同时,暴跌之后过低的国际油价使得部分油田投资项目推迟或者取消,特别是高成本油田大幅减产。
因此,欧佩克多次限产累积效应以及低油价使得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对油价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五)石油作为“黑色黄金”具有保值功能近年来,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最终确立了自己作为替代美元和美元有价证券的保值资产的地位。
美联储不断增发货币的行为导致美元承压走软,从而将进一步激发人们从持有美国国债改为持有石油期货合约的兴趣。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世界油价如今与石油消费量不相符的上涨。
因此,面对强烈的通胀预期和美元贬值压力,石油很好地发挥着替代美元的作用,这将在一段时期内支撑对这种“黑色黄金”的需求。
二、2010年国际油价稳步上行(一)全球经济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恢复性增长1.全球经济将出现温和复苏在各国前所未有的公共干预政策作用下,制造业反弹以及库存周期出现转折,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
初级商品价格反弹以及刺激政策使得中东、俄罗斯等资源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2010年,随着消费者信心与投资者信心的逐步恢复,零售业销售有望逐步稳定,制造业逐步趋于活跃,全球经济将出现温和复苏。
2.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依然缓慢曲折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但是,在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严重、内生性增长乏力、就业前景持续恶化、通胀压力骤增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旧脆弱,经济活动依然远远低于危机前水平。
根据IMF10月份秋季报告,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微增1.3%,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有望恢复到5%以上。
3.全球石油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在全球经济温和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势头较为强劲的拉动下,全球石油需求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11月份石油市场月报》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143万桶,增长1.7%。
根据欧佩克《11月份石油市场月报》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75万桶,增长0.9%。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11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126万桶,增长1.5%;分类别来看,占有全球石油需求量约54%的OECD国家石油日需求量基本与上年持平,而非OECD国家石油日需求量增加114万桶,同比增长2.9%。
(二)石油供给稳步增加、剩余产能和库存充裕1.全球石油供给稳步增加随着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回升,2010年石油供给有望稳步改善。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11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供给量为8549万桶,较上年增加130万桶,同比增长1.5%。
其中,欧佩克石油日供应量增加105万桶,同比增长3.1%,而非欧佩克国家石油日供应量则微增25万桶。
非欧佩克国家中保持增产的主要有巴西、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分别日增产20.6万桶、13.1万桶和12.6万桶;而资源趋于枯竭的墨西哥、英国、挪威等国减产最多,分别日减产25.8万桶、21万桶和10.4万桶。
2.欧佩克石油剩余产能超过过去10年平均水平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欧佩克原油剩余产能预计约为433万桶/天,将大大超过1998—2008年平均约280万桶/天的水平,剩余产能的逐步恢复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油价。
3.OECD商业石油库存高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10月末,经合组织国家商业石油库存达到27.44亿桶,高出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可满足OECD国家60天的石油需求,超过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上限。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OECD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仍将比较充裕,较高的库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上涨。
(三)美元仍可能维持弱势首先,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将来必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元币值的内在稳定性最终要受货币供给的冲击。
其次,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10%,同时,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政府净债务将由2008年的41%增加至2010年的65%。
双双超过警戒线的巨额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令美元承压。
第三,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明显使美元受到严重挑战。
新兴市场国家为了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试图以区域货币取代美元的趋势则更为明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表明,截至第二季度末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所占比重,从上一季度65%降至62.8%。
因此,总体来看,2010年美元仍将处于小幅渐进式贬值的态势。
美元疲软将会支撑油价上涨。
(四)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困扰国际油市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
目前,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石油设施经常遭受破坏。
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反恐活动“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势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断升级,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
伊朗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其核问题悬而未决,再加上“恐怖活动”添乱,国际原油的“恐怖溢价”也将日益高涨。
(五)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导致投机炒作继续盛行国际油价走势与石油期货市场上投机力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每当石油期货净多持仓量上升,油价就会随之大幅飙升;每当石油期货投机资金减仓乃至净空头,油价就会随之下跌。
不可否认,投机资金是商品期货市场保持交易活跃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当前商品期货市场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价格发现功能,而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攫取暴利的工具,尤其是有关监管机构对此听之任之、麻木不仁等因素,成为商品期货市场混乱、价格巨幅震荡的重要根源。
尽管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机构对商品期货投机行为多次展开调查,但最终大都不了了之,并未下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市场运作。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缓慢,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步趋稳,特别是各国金融救助措施逐步见效之后,相关国家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痛”,任由游资兴风作浪。
(六)基本结论综上所述,2010年,世界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国际油价将呈稳步上行趋势,初步预计,全年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平均油价约为每桶75美元左右。
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上行趋势将更加明显。
如果爆发新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出现第二次经济衰退,为防止滞胀美元在政策主导下转为强势,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随着国际油价出现逐级回升,国际机构已经多次上调对国际油价的预测。
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计,2009、2010年世界油价(WTI、Brent、Dubai三个市场油价简单平均)分别为每桶61.5和76.5美元,同比上涨36.6%和24.3%。
11月10日世界银行报告预计,2010年石油均价为每桶75.29美元。
美国能源情报署《11月份短期能源展望》预计,2009年、2010年WTI油价分别为每桶62和78.1美元。
10月底,路透社调查的30家国际机构预测显示,2009年和2010年WTI原油均价预估为59.28和74美元,这已是连续第6个月上调油价预测。
三、国际油价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今年以来的油价上涨并未对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带来严重影响。
就近期而言,每桶60—80美元是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均可接受的价位,如果国际油价持续在每桶80美元以上运行,将会对全球经济脆弱的复苏乃至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