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 四章植物与土 壤知识 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 土壤中的 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 )测定土壤中^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 o ;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 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i ;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 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 1-V 2)/ V o 。

(3)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 I 土壤非生物彳液体 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 腐殖质(有机物)4、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 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1、 三、 植物 的根 与物 质吸收 1、根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粒较细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3、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影 响最显着 的是: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平均长度越短。

4、 植物根吸收水份 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

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 带土移植的原因:①以免损伤根尖,提高移植成活率。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

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部细胞小、 广 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排列紧5、 根的结构』密。

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自下而上)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生长伸长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 L 吸收面积)。

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 部位是根尖的 根毛区。

6、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溶液中的水分由浓溶液流向稀溶液) 7、 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岀现萎蔫现象(失水造成的)。

因此,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

8、 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 氮、磷、钾 三种元素的无机盐。

9、 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①氮、镁:合成叶绿体的原料;②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③ 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④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10、 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①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 发黄;②缺磷的症状:植株暗 绿带红;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 褐斑11、 植物和土壤的关系:(1)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使土壤更为肥沃。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二氧化碳、水和 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12、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四、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茎的分类(1)按生长方式不同分:① 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 ② 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 ④攀援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 (2)按组成成分分: 草质茎(单子叶 植物,一般为绿色,较细), 注:无论茎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2、茎的功能:①输送作用;②支持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起保护作用树皮 jI韧皮部: 筛管:长筒形活细胞, 向下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机械组织, 支撑作用形成层:分生组织,只有2-3层细胞,筒状,较小,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

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 ③匍匐茎 木质茎(双子叶 植物,较粗)微生物分解变成茎的结构导管:长筒形死细胞链接形成,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质部: V木纤维: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支撑作用髓:茎最中央,储藏营养物质注:(1)木质茎(双子叶植物) 有形成层,因此茎能不断加粗;草质茎(单子叶植物) 没有形成层, 它们的茎不会加粗生长,如:水稻、小麦、毛竹等3、 年轮:木质部生长,由于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温带地区,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每年生成一轮,(只在木质部中,不包括树皮、韧皮部、形成层等环状结构),其中 较光亮且宽的线条生长于春季,较暗且窄的线条多生长于秋季。

4、 年轮的作用:①根据木质部中年轮书可推算树的年龄;②推断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 气候状况;③识另V 方向 : 环境越好,光线越充足,植物生长越快,年轮越疏松 ____ ,故,年龄较稀疏的地方为南方 较狭窄密集的地方为北方5、 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 质运输;②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③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是自下而上)6、 筛管:位于韧皮部(树皮),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注: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岀现膨大的瘤状物(有机物不能向下 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五、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弟f ] 打 -匚&1、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

女口:潮湿、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小且退化成刺状 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叶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2、 叶的结构 彳表皮 保卫细胞:半月形,两个形成气孔(叶片 {叶肉: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主要场所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输送水分和养料3、 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 大气中的过程。

事实上,根吸收的 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岀去,极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4、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在高温时 降低叶片的温度;②是根吸水的动力③ 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 5、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流j越强)6、 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 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岀来的 注:蓝色的氯化钻试纸遇水变红色,水越多,颜色越深 7、 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 气体(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进岀的门户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分上下 表皮表皮细胞度越高,湿度越低,保卫憎胞的气孔比上表皮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8、气孔的开闭可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9、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气孔-叶外六、保护土壤1、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2、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3、土壤资源的流失: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高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