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谈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谈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不长的停滞,除了美国之外,国际的平面设计在风格上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原因是大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各国带来的损害太大,大部分国家正在经历艰苦的重建过程,因此很难集中力量发展设计。

在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之后,西欧部分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经济的发展对于涉及的强烈要求,促进了设计在战后的发展,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又对设计的国际化面貌和特点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强类的要求,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西德和瑞士形成。

这种风格主要是瑞士苏黎世和巴黎赛尔两个城市的设计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的成果,并且通过瑞士的平面设计杂志影响世界各国,因此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由于这种风格更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而很快传遍全世界,成为战后最大的一种平面风格,也是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影响平面设计长达20年之久,直到90年代,这种风格的影响他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当代平面设计的中最重要的风格之一。

为了简便起见,以下简称“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

直到现在,国际主义的风格依然是在世界各地的平面射中比比皆是。

当初在瑞士河西的创造的这种风格的设计家认为,简单的方格版面编排和无饰线体的采用,除了它的强烈功能特征外,还具有代表新时代进步的形式特点。

虽然如此,国际主义风格也比较刻板,流于形式。

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单调的、缺乏个性化和缺乏情调的个性特征,对于要求不同的对象采取同样的手法,提供同样的风格,因而也被强调视觉美的设计家们批评和反对。

但是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形式上讲,国际主义风格都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平面设
计风格。

虽然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确立,但是,类似的设计摸索工作则早在50年代以前就已经开始。

最早的探索可以说是有恩斯特•凯勒开始的。

如图(1)、图(2)凯勒设计的海报。

凯勒认为设计问题的解决在于设计对象的内容之中,不
图(1)
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因此
设计的风格也应该是多样的、丰富的。

1931年,他为建筑大师、包豪斯的电
视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筑展设计的海报就具有与现代建筑风格一致的规范
性、严格性特点;而在1948年设计的一个中世纪艺
术展览的海报中,他在则采用了完全属于中世纪贵
族文章
的风格特点,加上对称的“金字塔”式版面编排,
与展览内容吻合。

这两个海报的设计,最能够反映
他的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和设计方法。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可以说是与现代主义
设计运动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
“风格派’运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平面设计风格关系密切。

具体而言,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的现在、代主义平面运动之间,有两个关键人,他们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
士平面设计家,一个西奥.巴尔莫,另外一个是马克斯.比尔。

1928年,巴尔莫
设计的海报很成功,这些海报设计都具有纵横网格的简单编排特点,具有强烈的
现代感,比如他为瑞士巴赛尔一个建筑展览设计的海报“B v R o ”,利用纵横版
面编排,把文字镶嵌在规整的网格中,“B v R o ”四个字母则以正面的黑色和倒
影式的红色对应,在当时的平面设计中是非常突出的。

他的设计应该说是具有荷
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的形式特征,他本人也受到荷兰“风格派”的很
大影响。

马克思•比尔(Max Bill ,1908~1994)是具体艺术的杰出代表。

比尔1908
年12月出生在瑞士苏黎世州温特图尔的一个小乡村,1924~1927年在苏黎世工
艺美术学校学习,1927~1929当过银匠学徒,学习过房屋建筑,并在德国萨克
森州,德沼的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塑造。

1929(21岁)年迁居苏黎世,从事建筑、
绘画、版画和雕塑活动,一直到1932年。

1944(36岁)年在贝士(Base )举办
首个具体艺术国际展览。

1950~1976年,他先后担任过院长、国会议员以及环
境设计专业的教授。

1994(86岁)年获苏黎世的ETH 颁授的名誉博士学位 [2] ,
1994年12月9日去世,享年86岁。

图(2)
马克思•比尔是瑞士"苏黎世具体艺术"团体的成员之一,也是这一团体的创始人
之一,他认为具体艺术是:"努力用可感觉和可触知的形式再现抽象的思想"。


尔对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他认为: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
的安排,绘画或雕塑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坚持把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的
精神作为具体艺术的根源。

他甚至要求艺术的创作原则应该处于一定的数学规律
之下,这样,才能确保其创作原则的可操控性。

他认为,数学规律是艺术的一种
必需的援助,只有通过数学规律,艺术家纯粹的心理世界才能最终获得其艺术语
言的形式外衣。

在他创作的具体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向读者充分地表达出简洁明
了、以及各个元素和谐共存的艺术特点。

如图(4)
比尔发展出高度次序化和功能化的平
面编排风格来,正是瑞士战时中立状况带来
的结果。

比尔的新风格与以前的几个瑞士设
计家曾经尝试过的相差不大,也就是把各种
平面设计因素,包括字体、插图、图片、标
志与图片等等以一种高度次序的方式安排
在平面上,同时注意到以简单的数学方式的
编排。

他重视设计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无
论什么平面设计的因素,必须有统一的风
格。

这一点,对于后来的、乃至迄今的平面
设计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比尔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示意纵横的线条为中心,把平面空间
分化为简单的几个功能区域;其次是以简单的方格组成方格网底,将每个方格最
为基本模数单位;采用数学比例合计和比例进行版面编排;设计上强调排列和顺
序地方法,把平衡、堆成、比例、对比互补关系这些视觉内容表现清晰。

图(1)
瑞士和西德设计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全力以赴的发展高度功能化的平
面设计风格,逐渐达到高度见解个清晰地传达特点,与此同时,西欧也有另外一
些设计家探索比较复杂的、甚至是繁琐的新风格。

这种繁琐或者复杂的风格,

图(4)
本质上看,其实也是遵循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公正心扉、功能特点、高度的规范特
点,但是与国际主义风格强调减少主义特征,采用尽量少的平面设计因素大相径
庭的是,这种风格强调在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复杂的设计因素,大量采用插图,特
别是大量采用照片拼贴,作为达到视觉丰富效果的途径,因此这种探索不是与国
际主义风格分庭抗争,而是丰富了国际主义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后,国
际贸易剧增,一些巨型的国际公司、跨国公司在世界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国家进行
商业运作,因此迫切需要能够促进国际交流的新的平面设计,瑞士的国际主义平
面设计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一出现,立即受到国际
企业的欢迎,并且进入全球性的大规模使用阶段。

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平面设计风
格都没有过的世界性普及和推广,原因是它适合了经济发展的和社会发展的需
求。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迄今依然得到广泛的采用,是世界平面设计风格
中最重要的一种。

瑞士国际主义平
面设计风格进入美国后,只用短短几年时间,就
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平面设计风格,垄断美国平面
设计界达20多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符合了
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
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
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
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
进作用。

如图(3)是我设计的个人简历,采用线条与块状相结合,线条呈现放射状,
同时个人简介说明的文字呈块状结构分布。

设计是社会工程的的组成部分,应该避免出现简单的、赤裸裸的商业主义发
展倾向,设计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外形。

设计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而不是或者
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http//:
图(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