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范本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8765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
Equipment safety inspec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设备检修前的安全检查和措施
设备检修前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检修安全方案的确定,检修队伍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检修前对设备的安全检查等。

(1)检修前的准备
根据设备检修项目要求,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检修人员、检修组织、安全措施。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按检修方案的要求,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检修现场,交代清楚检修项目、任务、检修方案,并落实检修安全措施。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对检修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工作。

设备所在单位应在检修前负责对设备进行清洗、置换,并提交设备清洗、置换分析报告。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会同设
备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检查并确认设备、工艺处理及盲板抽堵等是否符合检修安全要求。

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对检修现场的爬梯、栏杆、平台、铁算子、盖板等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

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无阻。

对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也可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并设夜间警示红灯。

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设备应经专人检查,保证完好可靠,并合理放置。

检修用的盲板应逐个检查,高压盲板须经探伤后方可使用。

检修所使用的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

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切断需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并加锁。

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冲洗
用水源。

将检修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障碍物、油污、冰雪、积水、废弃物等影响检修安全的杂物清理干净。

对于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装置。

设备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1)一般检修作业安全要求
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各工种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如电气设备检修作业应遵守电气安全工作规定。

在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场所进行设备检修时,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当班班长联系。

如果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排放物料,危及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生产当班班长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

待异常情况排除完毕,确认安全后,检修项目负责人方可通知检修人员重新进入作业现场。

必须严格按《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上申报的要求作业,不得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地点。

对与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审批手续不全,或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进行检修作业。

(2)设备内检修作业安全要求
①安全隔绝
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

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

②进行通风
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使设备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要求。

设备内空气氧含量不得低于18%,有毒气体浓度、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并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应打开所有入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风。

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不准向设备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③进行定时监测
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检测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代表设备内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

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时
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经作业现场处理后,取样分析合格方可继续作业。

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工具带出设备,不准留在设备内。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④个体防护
进入不能达到规定安全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

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⑤监护
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险情重大的设备内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

⑥采取安全措施
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