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汇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汇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它几乎无处不在。

如今,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强大推动力,成为2l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力支柱。

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摇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和支柱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是建立在数学、电路、电子线路、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学科,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电路以及系统地分析、设计、制造、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包含了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内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再加之国家为了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经济健康运行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促使电子信息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现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找出本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查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情况,结合我院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在人才层次、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方面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该专业人才方面的要求,使本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岗位需求,为本行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调研的具体情况拟定调研内容和提纲,提前与企业进行联系,确定调研时间和内容。

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联系交流。

参观考察企业生产现场,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的产品和要求。

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电子信息涉及的热门领域,就业方向,未来的发展。

填报人(签名):阎文娟审核人(签名):潘理平系部(章)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时间:2010年6月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时间:2010年6月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时间:2010年6月四、调研统计与分析1.人力资源需求情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既涉及电子元件的物理技术基础知识,还有电子元件的系统应用知识。

除了着眼于工业技术,计算机支持的设计方式和模拟技术也起着重要作用。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

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2.企业的岗位群要求情况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为:电子企业生产一线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一般的管理人员、设计开发人员、版图设计、质检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

根据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应专业岗位群的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如下:①有准确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②有初步的英语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③有收集和整理文字资料和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④有一定的电子仪器仪表操作能力及电子装配、检测、维修能力;⑤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图阅读能力;⑥能设计和开发简单的电子产品的能力;⑦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能力;⑧有终身学习的能力;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就业环境和待遇绝大部分的电子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都非常重视,对新就业的高职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企业有认同感,对已上岗的毕业生采用师傅带,人事部门定期考核的办法,使其尽快熟悉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

又因为电子企业以来自日本、台湾、新加坡的独自和中外合资企业占大多数,当地就业方面的法规比较健全管理比较严格,因此就业市场非常规范,工资待遇较高,平均工资1500元每月,并且加计件,加班有加班费,各类保险等,而且总体来说,欧美企业的用工待遇优于港台和日本企业。

4.存在的问题①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致使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如看不懂电路图,不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等。

②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虽然很多院校都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怕吃出、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他们把企业给多少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正确择业。

③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多数学生不能吃苦,很难适应企业劳动强度的要求,因为再好的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也会很大,因此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招聘和培训压力。

④毕业生的功利心太重。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工资待遇不满意,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对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

五、对专业设置的作用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共同研讨,以面向立足机电行业,服务地方经济,面向江苏,辐射华东,培养大批既具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应职应岗能力,团队与市场意识好、创新与奉献精神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从而体现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验与维修、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电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通信终端测试及检修等岗位。

江苏是我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二位,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江苏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员将达到900万人,其中操作技能型员工占60%。

从2007~2010年,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需求近百万人,其中从事技术与技术管理的比例约占30%左右。

调研数据表明,技术人员中(包括办公室人员),大专及高职高专毕业生,大企业约占30%,中小企业占60%以上。

可见能适应技能型、技术应用型岗位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预计在今后几年,需求总量与技术应用型的比例还将增加。

同时随着内地移动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户。

手机等终端的检测、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所以本专业把培养学生检测与维修用户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电话机等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根据专业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从事生产加工制造、单片机开发与设计、通信终端维护能力为主,同时也安排了与车间管理、电子产品成本核算、电子产品营销相关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本专业十分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对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训练。

这样,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能从事装、调、修等技能型工作,又能进行产品开发、工艺、品质管理等技术应用型工作。

(3)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每年均会多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每年均召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召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研讨会,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以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主要就业岗位: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维修、用户通信终端检测与维修;次要就业岗位: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工艺与现场管理、设备操作。

其它就业岗位:电子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电子产品成本核算等。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环境无缝连接的原则,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2.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生产加工制造、单片机开发与设计、通信终端维护及电子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方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为:1.素质规格1)基本素质:具有从业必备的、能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工作的素质。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爱学校,爱集体,荣誉感强;③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自尊,自信,自律;④乐于公益,吃苦耐劳;⑤身体健康,积极乐观,友善,协作,适应能力强。

2)职业素质:在基本素质基础上,拓展潜能,形成使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

①善于思考,能在学习、工作中提出独创见解并加以实践;②个性心理品质稳定,耐挫能力强;③具备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能力;④具备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能力;⑤勇于承担责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可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⑥注重专业知识以外素养的拓展,适应职业发展的延伸或调整。

2.能力规格1)基本能力①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②常用电子仪表、仪器、工具的使用能力;③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④电子产品的装配、制作能力;⑤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⑥具备电子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核心能力①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③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④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⑤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并能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