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态、动作,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鹅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鹅浮水的画面,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㈠、课前猜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教师板书:鹅)小朋友见过鹅吗?说说你见过的鹅什么样儿?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可爱的鹅(开幻灯)瞧,碧绿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美丽的白鹅,小朋友喜欢吗?它的哪儿让你特别喜欢?再看看,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㈡、故事激趣一千多年以前,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叫骆宾王,一天,他和伙伴们正在湖边玩耍。
忽然,他看见几团雪白雪白的东西漂浮在湖面上,再仔细一看,原来,几只美丽的大白鹅正欢叫着向他游过来,这使他非常惊喜,立刻指着鹅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咏鹅》(在“鹅”字前写上“咏”)。
咏是夸的意思,“咏鹅”就是夸一夸鹅。
大家跟着老师齐读课题。
孩子们,在入学前爸爸、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就已教你们读过这首诗了,现在我们边听边回忆(出示古诗,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古诗。
2、出示生字,送字宝宝回家。
三、理解诗意过渡:字宝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到家了,老师替它们谢谢各位同学!为了表示谢意,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只不但会动,还会叫的大白鹅,快快把它们请出来吧。
(播放动画)1、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就是这个画面了,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2、请学生将从动画中看的到和听到的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几只白鹅弯曲着脖子正在向天大叫,鹅身上披着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水中,用它们那红色的小掌正在拨动着的清清的湖水前进。
4、重放动画,感受情境。
(学生跟着老师复述画面的内容)5、(出示古诗和鹅的图片)师:这几只鹅真是让人喜爱,同学们回到古诗中,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白、红、绿)①白的是什么?绿的呢?那么红的呢?②出示一张无色彩的鹅的画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涂颜色。
③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写鹅的呢?④教师指着鹅的部位引导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五、感情读诗过渡: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幅画时头脑中肯定浮现出了鹅的可爱样子,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呀!我们要不要好好朗读这首诗?1、师:读古诗和一般课文不同,要稍慢一些,字吐清楚,划竖线的地方注意停顿。
先听老师读,我们比一比,好吗?2、学生齐读。
3、请学生单独朗读。
4、(教师拿着画)瞧,这只鹅向你们游来了,现在,你就是小诗人骆宾王,你手指着鹅读诗。
5、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谁愿意当大白鹅?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吟诗?六、播放音乐,唱古诗过渡:刚才你们朗读和表演真不错!老师又带来了一支好听的歌曲奖励你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也可以跟着唱一唱。
七、拓展延伸:我来画八、总结全文板书设计:yǒng é咏鹅(一幅鹅的画)悯农一教学目标: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初读古诗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检查读。
(小组合作)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四、品析体会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五、小结: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
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板书设计:忙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锄禾一、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
会用“辛苦”写句子。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锄禾”是什么意思?2、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2)说说全诗的意思。
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3、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
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7、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
2、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2)辨析:4、巩固练习(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春晓一、教学目标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
(二)出示图片:1.老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张图片中能不能看出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了吗?有什么不懂的吗?(把学生不懂的词语都写出来,稍后再分析。
)好,现在我们先来听听这首诗吧,看看别人是怎么读的,你们可以跟着他读。
3.想要完全读懂这首诗,不急,我们慢慢来。
下面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吧?《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是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是他的好朋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把节奏画出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唱诗歌老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把这首诗的儿歌给找来了,同学们请起立,跟我老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播放音乐)(七)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也学到了怎么唱这首诗,希望你们课后能够多读,背诵这首诗。
记得把这首诗歌唱给你的爸妈听,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静夜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2、检查勾生字情况;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
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1)读;(2)说(词义——句意)(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
”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
”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3、学习第一行“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说第一行诗意。
4、学习第二行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5、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4)朗读、引导。
6、学习第四行(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绝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诗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学《绝句》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