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幼儿园园长访名园培训总结(小湾东镇杨晓靖)

乡村幼儿园园长访名园培训总结(小湾东镇杨晓靖)

乡村幼儿园园长访名园培训总结
2015年12月20日至12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云南省乡村园长访名园培训班。

在2015年12月20日,带着教育局领导对我的信任,带着管理的困惑,带着同事们的期望来到大理州幼儿园,参加乡村幼儿园园长访名园的学习,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12月21日上午举行了开班典礼,下午开始上课。

在这将近两个星期的培训生活中,每天都是幸福而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授、专家,每天都能感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此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国培的重要意义,国培计划是国家为提高我省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两个星期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是内容丰富:园长专业标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园本研修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与实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教育影视中的师德、园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指方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指导、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教育信息应用技术、幼儿园安全工作、幼儿园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研读
等等。

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由云南省大理州幼儿园给我们安排的关于幼教事业的讲座,参观了先进的姐妹幼儿园,是一个极佳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使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一、理念先行,是幼儿园园长的必修课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园园长的核心灵魂。

在这次培训中,关于《指南》的学习是我有一些体会:
1、《指南》是幼教工作的引路人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惊喜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犹如大海中航行的灯塔一样为我们幼教工作指明工作方向,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
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有了这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2、《指南》是一位强调启蒙、自主探索的“智者”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

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
限可能性。

二、爱心教育,与教师共成长
孩子应该有嬉笑游乐的快乐童年,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童年负责,也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负责。

无论是作为园长、还是教师我们在幼教的道路上有共同的责任,那就是:教育,应从关注每一个幼儿人情绪开始。

只要孩子们每一天都保持身心愉悦,那么她们就会一路阳光,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榜样,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和智者在一起,你会更得更睿智;和乐者在一起,你会变得更快乐。

这句话透视出:人是易被外界环境影响与感染的。

因此,3~6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特点之一是好模仿,因此更易受外界环境感染与影响。

所以,孩子身上诸多的负面情绪(比如乱发脾气、哭闹任性等)是从成人或是从别的孩子那里学来的。

如果老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消极沮丧、受到一点挫折就唉声叹气,这样必然会影响孩子。

因此,作为老师,就要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影响孩子,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2、细心了解,用欣赏的态度关爱孩子
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对他的爱。

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的信任、欣赏、激励是培养孩子良好情绪的重要条件。

而这也是《指南》精神中的:“教师要营
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依赖感”。

因此在幼儿园,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对孩子和蔼可亲、多鼓励、多表扬,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实践中也发现:的确,理想型教师的行为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大为有利,因为它能帮助孩子产生良好情绪。

通常,老师一个满怀笑意的目光、一句充满赞赏的话语、一个亲切温柔的抚摸、一件小小的奖品都会让孩子们乐上一整天!
3、创造条件,用台阶的方式成功孩子
心理学指出:帮助幼儿获得成功对他们产生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成功是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需要,是儿童心理成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不论幼儿学什么、做什么,老师都要努力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让孩子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果”的快乐。

面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当幼儿遭遇困境时,我们适时地加以引导与帮助,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孩子们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情绪自然也会变得愉快积极了。

其实这也是《指南》精神的:“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地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爱是教育的起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次的培训,我们有聆听,有思考,
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为幼儿园的今后发展当好领路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