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释文题“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

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

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鳣.似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缁衣而反.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亡.其富之涯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鳝 黄鳝 ②返 回来 ③汝 你的 ④忘 忘记(2)一词多义①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今我已亡.之矣: 馁不得食,亦终必亡.矣: 燕虽小国而后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②相⎩⎪⎨⎪⎧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③假⎩⎪⎨⎪⎧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乃以吴叔为假.王:④身⎩⎪⎨⎪⎧ 首身.离兮心不惩: 鲁人身.善织屦: 身.体力行:答案 ①逃亡,逃跑/外出,不在/丢失/死亡/灭亡/消亡/通“忘”,忘记 ②察看/辅助/外貌 ③借/借助/吸收/临时的,代理的 ④躯体/自己/亲自,亲身(3)古今异义①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②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③必善事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b.动词,支配、操纵。

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d.副词,反正。

答案 ①出逃。

②因,趁机;为,替。

③身边的人。

(4)虚词归纳①其⎩⎪⎪⎨⎪⎪⎧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君其.图之: 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②因⎩⎪⎨⎪⎧ 更延英俊,因.才授爵: 因.为君刺之: 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答案 ①代词,他的/他/自己/这,那/其中的/副词,表推测,恐怕/表希望,应当、还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表强调,不译 ②根据,按照/趁机/依靠2.词类活用(1)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毋生.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恶者贵.,美者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者自美.……恶者自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不知其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穿,住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 (3)形容词作动词,得人敬重,被人看轻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以……为恶 (5)形容词作名词,漂亮的地方(6)名词作动词,下雨3.特殊句式(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2)“彝酒”者,常酒也。

(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4)臣相剑者也。

(5)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6)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7)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8)焉往而不美。

(9)讼者奚说。

(10)若又奚患。

(1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13)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14)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15)失火而取水于海。

(16)游于不用之国。

(17)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18)陈轸贵于魏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判断句,(8)~(10)宾语前置句,(11)~(16)介宾短语后置句,(17)(18)被动句。

4.语句翻译(1)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

(2)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

(3)你做这事,不是因为义,而是为了利。

(4)富裕的尽头是知足,人如果不能停于知足,求富无厌,那就是忘记了富裕的边际了。

(5)你们不担忧腊祭到来时点燃茅草烤猪的燥热,你们还担忧什么!文本名句1.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2.远水不救近火也。

3.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4.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文外名句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孔子出,子圉入,子圉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

孔子出来后,子圉进去,请问客。

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请问那客人孔子怎么样。

太宰说:“我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犹蚤虱之细者也。

吾今见之于君。

”子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

我现在要把他引见给君王。

”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圉恐怕孔子得到国君的尊贵,于是对太宰说:“国王见过孔子后,亦将视子犹蚤虱也。

”太宰因弗复见也。

也将把你看作像跳蚤、虱子一样了。

”太宰于是就不再荐举孔子。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曰:伍子胥从楚国出逃,守护边界的官吏捉住了他。

伍子胥说:“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今我已亡之矣。

“国君搜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

现在我已经丢失了它,我且曰子取(如果你把我捉去见国王,)我就说是你把宝珠抢去,吞之。

”候因吞到你肚子里去了。

”守边境的官吏(怕楚王剖腹取珠)于是就释之。

释放了他。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其族人曰:庆封在齐国作了乱,想要逃到越国去。

他同族的人对他说:“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晋国近,何不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国远,有利以避难。

”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于避难。

”同族的人说:“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乎?”宁了吗?”…………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宋君曰: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

宋国的君王说:“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醉酒竟然能丢掉皮衣吗?”绍绩昧回答说:“夏桀因为酒醉而丢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失了天下,而《康诰》说过‘毋彝酒’的话,‘彝酒’就是常常喝酒;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常常喝酒的人,如果是天子就会失去天下,如果是平民百姓就失其身。

”会丧失自己的性命。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鲁穆公派几位儿子有的到晋国去做官,有的到楚国去做官。

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犁锄说:“跟遥远的越国借人来抢救淹在水中的孩子,越人虽然善于游泳,子必不生矣。

失火而取水于海,海这孩子也一定是没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