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执行力的团队

打造执行力的团队

打造执行力的团队――――中旭. 西点执行力培训心得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不愿意看到但又经常看到的这样的一幕:“精心策划的方案和成竹在胸的壮志渐渐消磨,慢慢地被遗忘…..”如何将战略规划变成实际的行动,企业的执行力如何才能得到提升?这是目前很多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大家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还没有摆正自己的正确的位置;还不明白“我是谁”;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这个企业和团队;还搞不清和企业的关系;还不明白自己的责任;不清楚自己做事的标准。

所以如何把员工打造成为一个忠诚的执行者,如何建立一支执行力强的团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对于企业来说每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执行力的根本在于每个成员的态度,同样的一个事情,做事的态度不一样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说每个员工都是执行者,执行的好与坏决定整个团队的执行的好与坏,也决定事情的结果。

作为一个基层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和做事的标准呢?第一大特征:尽职尽责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沿街乞讨,有的身体健全的人还不如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我们都知道“谢坤山”的故事,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没“穷人因为有借口而穷;富人因没有借口而富”。

有借口加100%责任”,我们每一个员工要有为自己负责任的心态,要充分认识到“我是谁”:我就是“当事人”,当事人就是指与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

作为当事人必须为主动承担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100%的责任,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也要有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心态:领导不好不是我们不努力的理由;别人犯错误不是我们犯错误的理由。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在为谁努力,为谁而生存。

我们希望看到别人的错误还是要看到自己的成长。

事实上做好这一切正是为了自己,实际是为自己负责。

当你的工作做不好,当你抱怨的时候,你是否问过自己:我对自己100%负责任了吗?对于那些让我们痛苦的后果,我们只有负100%的责任,尽职尽责,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才能有个不断提升的收入;才能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才能让你的家人过得更富裕,更幸福。

责任就是没有假如,没有借口,只有结果。

尽职尽责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第二大特征:自动自发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不要等靠。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制胜的法宝。

只有积极主动你才能感到你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感到你的工作的重要,你才能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的重要,只有你在企业的重要,老板才会赏识你。

不主动就会被动,被动你的位置就会让别人所代替。

被动就要挨打;等靠就意味着淘汰。

在为了一份工作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自动自发的工作,不等不靠,你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

做好工作,职位得到提升,收入得到增加,这都与你的积极主动所分不开的。

你要永远记住:无论你在那里工作,一定不要把自己当作员工,应该把公司当作自己开的一样。

第三大特征:善于合作一个人就是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你才不会干涸,你才会汹涌澎湃,才能显实自己的能量。

越来越专业的社会分工,日常工作的琐碎和具体,需要大家合作才能成就事业。

要想达到共同的目标,必须成为真正的团队,怎样成为真正的团队,就需要我们每个员工要:打碎自我,彻底融入。

不要神化自己,不要英雄主义,不要顽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居功自傲,要学会充分沟通,学会兼容,善于合作,相互信任,精诚团结。

避免由于相互揣测而造成的隔阂及分裂,即使有的员工不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也要坦诚的相告,直言不讳的谈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保持大家对策略执行每一个环节的清醒认识,使整个团队能够有效的上传下达,保证执行的畅通,共同向既定目标高效前进。

著名的管理理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那块短板。

也就要求系统综合实力的提高。

我认为盛水的多少不光在于“短板”的高低,还要在于“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即使木桶的每一条木板的高度都足够,但是相互之间的缝隙很大,还是无法装满水。

也就是说: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位员工的能力,也取决于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的程度。

各员工只有各取所长,密切配合,各尽其能,优势互补,本着分工不分家的态度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业绩,提高执行力。

每一个员工要有镜子思维:不要过分突出自己,不要不合群;要反映真实,不要过分炫耀自己;要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复杂话题;结果要提前,自我要退后,不要让个人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

要永远记住:做好工作需要大家的无缝对接,结果最重要。

除了以上的三大特征我们每一个员工还要具备三大标准第一标准:坚守服从和承诺在战场上,没有服从就没有胜利在企业里,没有服从就没有市场的竞争力我们每个员工都是执行者,只有不折不扣的服从,才能高效的完成执行的任务,只有学会服从,才能领导他人。

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每个员工的服从精神。

凡是在会议上决定的事情,一定要100%支持和执行,即使是错了,你也要在执行中做对,而不是再回头去讨论,不要无休止的争论,不要当评论家,不要抱怨,要当运动员,不要当裁判。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服从不丢人,没有结果才可耻。

在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在富有还是贫穷时,都必须以信取人,这是做人的底线,不容忘记。

在商场上,企业无论在盈利还是在亏损时,都必须诚实守信,这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不容践踏。

作为我们每个员工来到公司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我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坚守承诺是每个员工的底线。

坚守承诺就意味着我们对工作要认真,专著,用心。

认真创造奇迹,成功来自专注,用心才能做好。

执行只与认真、用心的态度,专注、勤奋的精神有关,与责任心有关和小聪明无关。

第二标准:结果导向结果虽然不是新的名词,但是通过学习,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和重新认识一下结果的新的含义:结果是一种“满足客户价值”的产出,也就是说要达到客户的要求,让客户满意,我们的结果才有价值和意义。

客户有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外部客户都清楚是谁,内部客户是谁呢?内部客户是我们的老板。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来到这个公司就意味着你每天要拿结果来交换你的工资,只有你做出有价值的结果,老板才会给你相应价值的工资。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一定要问:我做的结果是什么?只有结果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

好的结果要量化,它必须具备三要素:一是有时间,二是有价值,三是可考核。

为什么要做出结果呢?对个人而言,结果改变命运。

打工皇帝――唐骏就因为他断的提供结果,现在他的身价从1千万―-1亿――10个亿的天价。

结果才能证明一切,天才就是用心,用心才能创造结果。

唐骏有句名言: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成功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多了十倍。

做好结果需要我们的努力,要有责任,不要计较时间: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

要体现结果,不要体现自我,不要斤斤计较。

没有结果我们就不能生存,这是硬道理。

对于企业来说,做结果是企业的底线,企业要靠结果生存,不可能靠理由去发展。

客户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为客户持续提供结果就意味这企业不断的发展。

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好结果。

对客户没有价值的结果,无论你多么的辛苦,你的辛苦都一文不值。

第三标准:决不放弃失败者常常是击败了自己,成功者只是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会。

我们每个员工一定要有稳定的心态,要坚持不懈的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必须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良过硬的技术水平。

固有的经验和知识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落后,只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以上是我们每个员工应该具有的基本的特征,还需要我们具备职业化的素养,什么是职业化呢?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

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1)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二是在企业规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2) 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中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其次就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做预算的,就要拥有预算师资格证书,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都是有证书的认证,但是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

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

二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在企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向上级的工作汇报、向下级的任务分配,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一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也决定着你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这么说,一个职业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较高的员工,他的整体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

3)、职业人的素质一般,对于一个人的素质的判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知识。

主要是从学校系统学习和社会的经验以及后天的学习得来的。

2、技巧。

为人处事的技巧,如谈判技巧、沟通技巧等。

3、理解能力。

明白事情的能力、速度。

4、态度。

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假设一个人评价事物总是尽力地贴近客观事实,这个人就很客观;相反,一个人老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事物,就会用“这个人很有看法”、“很偏激”之类的话语来形容。

5、经验。

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的丰富程度也是评价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针对以上几个评判标准,职业人的素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6、职业人懂得运用知识做判断。

7、职业人掌握的是能够让客户满意的技巧。

8、职业人能够根据他所理解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反应。

假设大米涨价了,一般人的反应是大量购进,因为他理解的是大米紧缺才会涨价;而职业人不会轻易做这种举动,他在“买涨不买落”的心态之余,还持有“家里不存半年闲”的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