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地壳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沉积岩的矿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 B.沉积岩主要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
C.火成岩在地壳岩石组成中分布最广 D.火成岩在地壳岩石组成中比重最高
2.图1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m是纵波,n是横波 B.莫霍界面位于m波消失处
C.m波比n波传播速度快 D. m波消失处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3.下列四个阶段能正确表示煤的形成顺序的是
①变质阶段②沉积阶段③煤化阶段④菌解阶段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4.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南
B.地球的公转位置渐近近日点
C.漠河的白昼一年中最长
D.M点正值早晨6时
图3为两个世界著名的三角洲。
读图回答第5、6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比例尺及图示实际面积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甲<乙 B.甲<乙,甲>乙
C.甲>乙,甲>乙
D.甲=乙,甲=乙
6.若甲图比例尺扩大1倍,则新图图幅面积为原图的倍数是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图4为丹霞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第7、8题。
7.丹霞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下列名山胜境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云南石林 D.福建武夷山
8.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流水侵蚀②冰川刨蚀
③风力堆积④风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图5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
读图回答第9 - 11题。
9.图中甲处的水井埋藏深度可能是
A. 6.5米
B. 9.5米
C. 14.5米
D. 16.5米
10.从图中可知,河水和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潜水
C.潜水与河水互补 D.潜水与河水互不补给
11.图示地区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盐碱化 B.沙尘暴 C.洪涝灾害 D.石漠化
图6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
图中各点标号表示月份。
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①、②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3.与②气候类型相似的地点是
A.罗马 B.新德里 C.乌鲁木齐 D.北京
图7为海岸带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①表示的是
A.潮上带
B.潮间带 C.海岸线 D.水下岸坡
15.②区域最主要的开发利用途径是
A.港口建设
B.滩涂养殖 C.锰结核开采 D.深海石油开发
图8为2011年11月8日(立冬)我国各地“季节”状况。
读图回答第16 - 18题。
16.该日我国出现三种“季节”的原因是
①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②地形地貌差异大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④纬度差异大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7.关于甲区域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条件是水分 B.种植业以家庭经营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主C.该区宜走农林牧综合发展之路D.该区应加大荒地开发力度
18.乙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是
A.土地承载压力大
B.生态环境容量大
C.劳动力成本下降 D.农业比重太低
1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实施了“腾笼换鸟”战略,其主要目的是
A.空间结构优化
B.城市化发展
C.产业结构升级
D.能源结构优化
20.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第二大城市人口为170万人,则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是
A.3 B.1/3 C.340 D.680
“胡焕庸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对理解中国东西部地理特征差异有着极为
重要的指示意义。
据此回答第21、22题。
21.下列铁路干线中,均穿越“胡焕庸线”的是
A.兰新、贵昆
B.陇海、京包 C.京广、京包 D.陇海、京哈
22.下列关于“胡焕庸线”以西广大地区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地利用多处在原始粗放的阶段②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限制较强
③工业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特色④设施农业的比例占70%以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列工业类型中,与图示发展过程相符的是
A.机械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24.图示过程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点是
A.原料影响趋强 B.交通影响基本没有变化
C.市场影响趋弱 D.技术因素起主导作用
25.遥感技术主要用于
A.人口普查 B.交通定位导航 C.森林普查 D.确定海拔高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从评价内容、评价的水平层次等方面思考)。
27.绘制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一北艾尔湖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其湖水时有时无,难以捉摸,被誉为“脾气
古怪”的湖。
在雨季,湖水充盈;在旱季,滴水不存,甚至消失不见。
它的面积被
记录为0 - 9500 krri2,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
材料二图10为澳大利亚年均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
(1)简要分析北艾尔湖“时而消失、时而出现”的原因。
(8分)
(2)据图分析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分)
29.材料:
(1)本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和不足?(12分)
(2)比较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畜牧业的差别,教师还可
以提供哪些辅助图像?(4分)
30.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以南水北调为例”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在概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之后,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长江、黄河水
系图”)请大家看“长江、黄河水系图”,想一想,如果要把长江水引到黄河,给南水北调找一条通道,应该从哪里调水?理由是什么?
生甲:我认为,可以在黄河流域最需要水的地方开挖,引入长江水。
生乙:从长江水流量最大的地方引出,这样长江、黄河沿岸的地区都有水用。
生丙:在两大河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凿一条通道,因为这样可能花费较少。
师:很好,请你们几位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你们各自的设计调水路线。
然后,打开课
本看“南水北调线路图”,能否发现南水北调线路与大家设计的一致?
(学生纷纷打开书本,急切寻找答案)
问题:
(1)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地理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优势
与局限。
(12分)
(2)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1.阅读关于“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
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
材料二湘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的内容。
封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实际上,在陆地上空运行的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封闭的等压线
并不呈现为圆形。
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锋面。
也就是说,气旋常
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从平面看,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冷暖锋之间是
暖空气,冷暖锋以外(在北半球为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
锋面气旋系统经常出现在中纬地区。
在该系统的影响下,天气变化比较明显,
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
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
(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