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送1.离心泵的能量损失不包括()A. 容积损失B. 水利损失C. 压头损失D.机械损失2. 用离心泵将水池中的水送至水塔中,维持两液面恒定,离心泵在正常范围操作,开大出口阀门后,则:()。
A. 送水量增加,泵的压头下降B. 送水量增加,泵的压头增加C.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D.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3. 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指()。
A. 流量最大时的扬程B. 效率最高时的扬程C. 平均流量下的扬程D. 泵的最大扬程4. 由离心泵和某一管路组成的输送系统,其工作点()。
A. 由泵铭牌上的流量和扬程所决定B. 即泵的最大效率所对应的点C. 由泵的特性曲线所决定D. 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5. 在一输送系统中,改变离心泵出口阀门开度,不会影响( )。
A. 管路特件曲线B. 管路所需压头C. 泵的特性曲线D.泵的工作点6. 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出水管不出水,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空度很高。
他对故障原因做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
你认为以下可能的原因中,真正的原因是()。
A. 水温太高B. 真空表坏了C. 吸入管路堵塞D. 排出管路堵塞7. 用一台离心泵从低位液槽向常压吸收塔输送吸收液,设泵在高效区工作。
若输送管路较长,且输送管路布置不变的情况下,再并联一台同型号的离心泵,则( )。
A. 两泵均在高效区工作B. 仅新装泵在高效区工作C. 仅原泵在高效区工作D. 两泵均不在高效区工作8. 当管路特性曲线为L= A+BQ2时()说法正确。
A. A只包括流体需增加的位能B. A包括流体需增加的位能和静压能之和C. BQ2代表管路系统的局部阻力损失D. Q2代表流体增加的动能9. 离心泵启动时应全关出口阀;往复泵启动时应全开出口阀,则( ) 。
A. 两种说法都不对B. 第一种说法不对C. 两种说法都对D. 第二种说法不对10. 下列不属于正位移泵的是( )。
A. 往复泵B. 旋涡泵C. 螺杆泵D. 齿轮泵11. 往复泵适用于(),而离心泵适用于()。
A. 大流量且流量要求特别均匀的场合B. 介质腐蚀特别强的场合C. 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D. 特别黏稠的流体12. 离心泵在工作时,如果吸入管路密封不好而泄漏,则泵可能发生()现象。
A. 输送量增加B. 泵的特性曲线改变C. 气缚D. 气蚀13. 离心泵输送液体的黏度增大时,离心泵的压头(),流量(),轴功率()。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14. 离心泵的转速提高10%, 则流量提高(),压头提高(),轴功率提高()。
A. 1% B. 10% C. 21% D. 33%15.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能力( )。
A. 越强B. 越弱C. 无关D. 不确定1. C2. B3. B4. D5. C6. C7. D8. B9. C 10. B 11. C, A 12. C 13.A, B, A 14. B, C, D 15. A颗粒沉降与流化态1. 在重力场中,微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无关。
A. 粒子的几何形状B. 粒子的尺寸大小C. 流体与粒子的密度D. 流体的速度2. 将降尘室用隔板分层后,若要求临界粒径不变,则生产能力将(),沉降速度(),沉降时间()。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确定3. 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B.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分离效率高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4. 板框压滤机洗涤速率为恒压过滤最终速率的1/4, 这一规律只有在()条件下成立。
A. 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B. 滤液的黏度与洗涤的黏度相同C. 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且滤液的黏度与洗涤的黏度相同D. 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滤液的黏度与洗涤的黏度相同,过滤面积与洗涤面积也相同5. 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时,如黏度降低20 % ,则在同一时刻滤液量增大()。
A. 11. 8%B. 9. 54%C. 20%D. 44%6. 推导过滤基本方程时,一个基本的假设是( )。
A. 滤液在介质中呈湍流流动B. 滤液在介质中呈层流流动C. 滤液在滤渣中呈湍流流动D. 滤液在滤渣中呈层流流动7. 过滤常数K 与()无关。
A. 滤液的黏度B. 过滤面积C. 滤浆的浓度D. 滤饼的压缩性8. 当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时,提高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转速.则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
A. 提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9. 流化床的压降随气速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A. 随气速增加而增大B. 随气速增加而降低C. 基本不变D. 无规律10. 下列关于气力输送管道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水平布置B. 只能竖直布置C. 水平或竖直布置均可,但不能倾斜布置D. 水平、竖直、倾斜布置都可以1. D2. A, C, B3. C4. C5. A6. D7. B8. A9. C 10. D搅拌1. 适合低黏度液体混合的搅拌器是( )。
A. 框式B. 涡轮式C. 错式D. 螺带式2. 适合高黏度流体混合的搅拌器是()。
A. 旋桨式B. 涡轮式C. 描式D. 射流混合3. 液体混合的调匀度I 接近于1 时,则()。
A. 混合非常均匀B. 宏观均匀度好C. 微观均匀度好D. 均匀度都不好4. 均相低黏度液体混合过程中,更小尺度的混合是由()造成的。
A. 总体流动B. 搅拌桨叶的直接打击C. 旋涡的破碎作用D. 高剪切区对液体的分割5. 下列不能有效改善液滴尺寸均匀分布的措施是()。
A. 选择合适的搅拌器B. 使搅拌器内的湍动程度分布均匀C. 加入表面活性物质D. 强化叶片区域的湍动程度6. 若要实现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均匀分散,搅拌器转速必须大于()。
A. 总体流动的速度B. 颗粒的沉降速度C. 悬浮临界转速D. 颗粒运动速度7. 旋桨式搅拌器的性能不包括( )。
A. 大循环量的总体流动B. 产生轴向流动C. 总体流动形成两个回路D. 适用于低黏度液体搅拌8. 涡轮式搅拌器不适用于( )。
A. 低黏度的液体搅拌B. 要求小尺度均匀的搅拌过程C. 气泡在液体中的分散D. 易于分层的体系9. 下列()对强化液体湍动是无效的。
A. 取消导流筒B. 提高搅拌器转速C. 在搅拌釜内装挡板D. 搅拌器偏心安装10. 搅拌器的放大( )。
A. 要严格遵循四个放大准则B. 可以自行探索放大规律C. 只能保持单位体积能耗不变D. 必须保持叶片端部切向速度不变11. 大小不一的搅拌器能否使用同一条功率曲线()。
A. 能B. 型式相同、尺寸成比例的能,否则不能C. 不能D. 涡轮式能,旋桨式不能1. B2. C3. B4. C5. D6. C7. C8. D9. A 10. B 11. B吸收1. 对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降低时,相平衡常数m 将()。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2. 亨利定律表达式p =Ex,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小,说明该气体为()气体。
A. 难溶B. 易溶C. 中等溶解度D. 不确定3. 在吸收过程中,若降低吸收剂用量,对气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a值将( ),对液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a值将( )。
A. 增大,减小B. 增大,基本不变C. 基本不变,增大D. 基本不变,减小4. 若分别以A1、A2 、A3 表示难溶、中等溶解度、易溶气体在吸收过程中的脱吸因数,吸收过程中操作条件相同,则应有A1 ( ) A2 ( ) A3A. 大于,大于B. 小于,小于 c. 等于,等于 D. 无法确定5. 逆流吸收过程中,若减小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吸收推动力( )。
A. 增大,减小B. 减小,增大C. 增大,增大D. 减小,减小6. 在常压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组分A, 已知进塔气相组成Y1为0. 03 (摩尔比),液气比L/V 为0. 95 , 气液平衡关系为Y= l.0X,则组分A的吸收率最大可达( )。
A. 80%B. 85%C. 95%D. 100%7. 某吸收过程,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溶质组分A,混合气进塔组成为0. 1,出塔组成降至0.02 (均为摩尔比),已知吸收因数A 为1, 若该吸收过程所需理论板N T为 4 层,则需传质单元数N OG为()。
A. 5B. 1C. 3D. 48. 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气相组成表示)为( )。
A. Y-Y*B. Y*-YC. Y-Y iD. Y i-Y9. 在双组分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系数是()。
A. 组分A的物质属性B. 组分B的物质属性C. 系统的物质属性D. 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10.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中,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组成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组成的差值为( )。
A. 负值B. 正值C. 零D. 不确定11.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为2 kmol/ ( m2?h), 液膜吸收系数k x为4kmol/( m2?h),由此可判断该过程为( )。
A. 气膜控制B. 液膜控制C. 不能确定D. 双膜控制12. 在吸收塔某截面处,气相主体组成为0. 025 ( 摩尔比,下同),液相主体组成为0. 01。
若气相总吸收系数K y为1. 5kmol/(m2?h),气膜吸收系数k y为2kmol/(m2? h),气液平衡关系为Y= 0.5X,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的气相组成Y i, 为()。
A. 0. 02B. 0. 01C. 0. 015D. 0. 00513.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气体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其出塔气相组成将()。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14.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相组成X2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将(),气相出口组成将()。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15.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吸收因数A < l,且填料层无限高时,气液相平衡出现在()。
A. 塔顶B. 塔上部C. 塔底D. 塔下部16. 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液气比L/V 为2. 85,平衡关系为Y =l.5X ( Y,X 为摩尔比),溶质的回收率为95 % ,则液气比与最小液气比之比值为()。
A.3B.2C.1.8D.1.517. 在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
当进塔气体组成Y i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气体组成Y2 ( ) ,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