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44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44 岳麓版必修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到同盟会成立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日本的部 分会员(1904年)
蔡元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
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到同盟会成立
光复会誓词
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到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06年)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共进会 文学会
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产生了三位历史伟人
领导中国人
民醒过来
领导中国人
民站起来
领导中国人
民富起来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辛亥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1900年北京庙会
1900年山东 菏泽县巡警。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问题1: 该漫画反映了中国19世纪末期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阶级基础
17岁孙中山
任大总统时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 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 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 书院读书,后来他认识到“医术 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 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 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 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 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1911年10月10日晚,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二人查铺至该棚,见 金兆龙荷枪实弹,大惊,直前欲夺金兆龙枪。“金见事败,疾呼曰: ‘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时!’中一会员程定国(即正瀛)持枪开击, 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国
号;都督;政体 (4)影响: 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
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 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汉口,革命军士兵
汉口,清军的侦察骑兵。 911年10月,汉口,清军通过浮桥
湖北武昌起 义军政府旧 址(位于武 昌蛇山南麓)
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浙皖 起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小结)
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
1、社会根源
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
标志着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性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总理: 宗旨: 机关刊物: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在夏威夷秘密宣誓的地方
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到同盟会成立
华兴会部分成员
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扬 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一。 1904年2月15日,中国留日学生黄兴等人在长沙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
以往救国主张和实践的失败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论战)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文学社领导人之一蒋翊武
共进会领导人之一孙武
策划武昌起义社领导人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引 来巡捕搜查。起义用的旗帜,印信、文告和革命党人的名册都被搜 去。在情势危急下,蒋翊武通知革命党人,在当晚发动起义。正在 这时,起义总部被清军包围。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被 捕,第二天,被湖广总督下令杀害.
的什么历史现象?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危机?它试图通 过什么手段解决统治危机?是否达到目的?
“中国自咸同以来,经粤匪扰乱,内虚外感, 纷至迭来,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当时得一 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曾国藩),拟方名曰“洋 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至甲午,症大变, 有儒医南皮张姓者(张之洞),另拟方曰“新政” 补元汤,性燥烈,服之恐中变,因就原方略删减, 名曰“宪政”和平调胃汤。自服此剂后,非特未 见转机,而病乃益加剧焉,势至今日,恐非别拟 良方不可。”
日知会 华兴会
光复会
兴中会总会
(2)思想准备——宣传革命理论
平创恢驱同 均立复除盟 地民中鞑会 权国华虏纲 。,;,领
:
三民主义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 思想和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 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 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 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辜鸿铭
内外交困 清末新政
材料三: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一万元以 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 元;1901年—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 家,资本总额一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何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
孙中山最早提出了用暴力推翻
清王朝统治的主张。(成为革命 派的开始)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以夺取、 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具有统一的政治纲领 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一个政党的基本要素。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兴中会 1894
驱⑴除民—鞑族—虏革用命革的命没目手有的段明什推确么翻提民?出清族反王主帝朝义的封建统治。
民族革命 (前提)
恢讨⑵复论政中:治华民革族命的革不目命敢的、放是政手什发治么动革?群命众与社会革命与三政民治主革义命又
是创什立—么民—关 国推系翻封?建帝制,民建权立主资产义阶级共和国。 (核心)
平⑶均社—地会—权革实命行的“直耕接者目有的其民是田生什”主么,义?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社(补问会充题革发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