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行业半年工作总结,半年总结保理行业半年工作总结第一部分行业发展一、保理行业现状保理是基于应收账款进行的融资、管理、催收、坏账担保业务,进行保理的一个前提便是应收账款。
2014年末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达到了10.5万亿的规模,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4%,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增速在下滑,但是量已经创造了新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也在上升。
当然这只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中国企业数量的75%的小微企业并没有在统计范围内,而这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依然不小,他们是供应链中N+1+N的N,我们接触到的就有平海科技和爱德森项目。
这些应收账款的规模成为了商业保理的市场。
而2014年1-3季度我国的保理业务量为2.09万亿,2014年全年我的商业保理业务量为800亿,较2013年200亿的规模增长4倍。
保理的规模远远小于应收账款的规模,商业保理更是零头都不到,由此可见商业保理的市场依然非常广阔,依然是一片蓝海。
伴随着这片蓝海产生的是保理公司数量高速增长,2014年就有1220家,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500家的总量,业内人士非常看好保理的市场发展,希望通过保理公司实现传统重资产抵押融资的转型。
保理行业内的企业股东背景复杂,有国企央企、民营还有电商系,总体格局呈自由竞争态势。
进入2015年,上市公司也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保理公司,像伊利集团、格力地产、海尔集团都开始设立自己的保理公司,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打通自己所在行业的供应链。
二、P2P行业开始洗牌我们主要合作的资金方——P2P行业开始得到风投的青睐,资金不断涌入。
爱投资、开财宝、理财范等平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
P2P是个烧钱的行业,除了用自有资金补充融资防止流标之外,还需要砸钱到技术层面,据我的了解,一个平台要将技术部分搭建好至少需要XX万的资金规模,还不算广告投入。
从现在百度搜索的情况看,爱投资、财多多等平台都在广告上开始砸钱,这无疑都增加了平台的成本,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类比前几年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到如今剩下的只有美团、糯米、大众点评,其余的都销声匿迹,沉默死亡,死亡率高达86%。
剩下的这三家也是在腾讯、百度、阿里的支撑下死磕出的。
现在的P2P 行业也是如此,谁能拿到不断的资金、保证钱能烧的持久,平台少出险或者兜的住风险,谁就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第二部分业务现状一、从0到1的突破2014年11月19日,保理公司正式成立,经过最初的探讨,我们在正和恒基项目上实现了保理业务的零突破,在重抵押和重经营的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第一次的项目评审会,评委的问题非常的犀利,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些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前辈对于企业发展的看法。
我们的尽调思路也重新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的业务,从最初的业务模式到业务过程中每个环节及凭证的核查,加强了过程控制,让我们对企业的业务的了解更加深入。
第一笔业务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大的一笔业务让我们的团队思路实现了转型,更加深刻的认识保理,知道怎么做保理。
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业务中,以后也将会延续下去。
实现零突破的除了思路和业务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合同本,风险防控原则,以及在尽调中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握和拿捏。
二、业务发展缓慢1、开门红之后的消沉经历了正和恒基过会之后的兴奋,创业之初的热情开始冷却,面临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项目是否合格,买方资信是不是一定非常重要?保理业务是不是能完全按照合同约定的账期回款?暗保理可不可以操作?在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纠结中,我们接触到了凯世德造纸项目、山东华企通项目、草原牧天项目、河北敬业项目、京航达项目、君天首业项目、仟亿达项目、可鑫项目、沥阳手袋项目等。
这些项目在初步接触和尽调的过程中被PASS。
接触的项目很多,却没有一个项目落地,2015年的前三个月除了正和恒基,我们的项目成功率是零。
即便是草原牧天走到了上会的阶段,也是因为自身负债太高而被毙掉。
这个阶段每个人都顶着一股莫名的压力,团队的气氛比较低沉。
正是在这几个项目的接触和探讨中,我们逐渐明确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保理业务不仅仅是要看买方资信,卖方本身的经营状况和营运能力也非常的重要。
卖方自身的“造血”和“回血”能力决定了其成本利润,它的利润情况也决定了它能承受多大的融资成本,一旦企业自身的利润情况不能覆盖融资成本,企业的经营就是在为我们打工,这个时候企业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本身盈利能力不足的企业被我们筛选出去,项目的开发除了注重买方资信之外,开始注重卖方本身的经营状况,思路逐渐成熟。
2、辛苦却不见效果伴随着三月份的春天,我和王波开始了商超供应商的挖掘。
王波通过他的清华师兄接触到了商超供应商协会,从此开启了商超供应商的探索。
多次拜访供应商协会,和企业讲保理是什么,成本是如何,操作模式怎样,希望开辟一条商超供应链的保理业务模式——小额、频繁、一次授信,滚动使用、随借随还。
终于供应商协会我们推荐了几个客户,一个是易博合盛项目,为物美超市供应床品。
通过尽调,发现商超类的回款并不乐观,没有固定的账期。
而且商超供应商多是小微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财务不规范,凭证不能形成链条,回款不稳定,利润很薄,相对于大型超市话语权极小。
经过侧面了解,部分商超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只为重点供应商提供,即质量较好的供应商,可以从商超自身的金融业务中拿到资金,补充血液,而质量较差的既得不到商超的支持,对于我们而言也不是优质的客户。
它们规模小,经营不规范,利润薄,无法承受我们的资金成本。
随后的攀龙伟业、东海金昌、秦力华项目也证实了这点。
一个多月的摸索和辛苦只是探明了商超这条路优质的客户很少,而且商超行业整体也在下滑,对供应商的压款越越严重,这个行业现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不适合操作保理业务。
而且一个多月的努力只是试错,却并没有带实际的效益。
3、思路变化之后重新出发经过三月份的洗礼和低迷之后,我们做了季度总结,对第一季度的项目进行分析,也对后期的思路做出总结。
前期在项目的管理上比较散漫,现以项目进度表的进度管理,每个项目都由项目经理负责,且加入绩效考核。
今后每个项目不再是大杂烩式的进行全部范围内的讨论,而是专人负责,提高效率。
在经过前几个月的磨练,项目经理也正在成熟,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每个人的分工更加明确,效率也较以往有提高。
4、尽调中进行锻炼四月份之前,我的定位一直都很模糊,每每都是临时决定,角色和定位不停变换,一度成为小秘书、机动人员、风控、网站建设等后台人员。
前台的项目却也随时调配,正和恒基、草原牧天、凯世德、华企通、瑞驰租车、东方电力、易博合盛等项目全部介入,即便已经入职几个月,却并没有系统性的沉淀什么,而是浅尝辄止,对于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很多。
缺乏一个项目从头跟到尾的经验,没有对项目的整体认识,有的只是一堆材料和经过别人转述的只言片语,对项目的把握非常不足。
这个阶段手头有很多杂事,没能更好的深入到项目的尽调中去,每每项目讨论的时候,后天不足尤其明显。
在平海科技的尽调中临时做项目助理,完成行业分析和报告最终定稿的工作,项目顺利过会,公司的第二笔业务开展起。
随后又是漫长的积累期,中途经历人事变动和内心浮躁的阶段。
心里压力一度很大,以前觉得有人带着,虽然接触的项目不多,成长很缓慢,心里苦闷却也踏实。
很多事情和细节的问题,张口问就可以,自己几乎没有思考。
之前的环境是一个安乐窝,慢慢的就有了依赖性。
现在做业务的人就剩下的我和学海,这个安乐窝消失了,所有的问题和细节必须全部考虑到,前期访谈、尽调中的资料搜集、员工面貌、报告写作中的细节把握,每一步都需要考虑周全,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紧接着,就接到了爱德森项目,是我自己第一个主刀的项目,当时有压力,但是更想去做些什么。
初步接触、第一次访谈、每一次的尽调和每个细节的核实以及最终报告的书写全程都体验到了。
也很庆幸第一次主刀的项目并不复杂,脉络比较清晰,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去掌控它的每一个细节,对项目的认识更加清晰。
整个项目在尽调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只是在后期与中慧银通合作的时候,有些不顺利,影响到项目的进度。
第一个操作的项目整体还是比较顺利,在评审会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障碍,评委的问题也能全部解答,说明我们的尽调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我们查的思路、角度正在向评委看企业的角度贴近。
现在尽职调查中有难度的部分是很难核实企业的实际成本是多少,只能大致进行推算,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这个部分的核实。
企业员工面貌的观察还有些拿捏不好,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这个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会延续以前对企业营运资本的核算。
另外一个尽调的项目便是天人中药,项目在尽调的过程中遇到了企业资料造假的问题,这是从业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个人认为这已经属于骗贷的行为,企业信誉值得担忧。
在操作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老板会把这个企业说的非常好,但是在尽调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都不如他说的那么好,甚至是完全不好。
接触了几个项目之后,心态逐渐变得平静,一切的东西都要根据尽调情况,其他的都不作数。
在尽调的过程中,会与合作单位一起尽调,我们的尽调和报告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是我们专业度的体现,这样的风格要坚持下去,去伪存真才是尽调和风控的不二法门。
今年以我接触的项目共有11个,进度如下:(不包括作为其他同事助理的项目)5、经得起查的项目不多项目储备不足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企业缺钱是现状,市场上飘着的项目很多,但真正优质的项目和经得起查的项目很少。
比如我们毙掉的三十多个项目中,有80%死在了第一次尽调中。
盈利能力太差根本无法覆盖资金成本、企业经营混乱,收入并不能核实或者干脆造假。
真正可以深入尽调的项目并不多,也就三到五个。
我们现在手头的项目有天津XX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福建三明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山东鼎超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这三个项目中,天津XX初步尽调,结果并不理想,能否操作还待考。
另外两个项目在提供资料中,可操作性未知。
手中再无其他储备项目,现在项目的不足在会影响我们以后业绩的增长,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6、资金难题依然摆在面前且制约业务发展现在项目端情况总体上还算可以,业务慢慢发展壮大,但是出口的资金端却不乐观。
首先是成本问题直接制约了客户的质量。
中小企业筹资先是亲戚朋友的借款,基本不需要成本;然后是银行借款,成本较低;信用差一点的就是通过担保公司增信,从银行贷款,成本开始增加;然后就是从小贷公司抵押借款,资金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
从目前看,我们能拿到的资金成本并不低,客户综合成本能做到18%已经较难,切的客户基本是担保或者小贷的客户。
缺乏更多的资金渠道,没有更便宜的资金,我们就很难获得优质的客户,客户质量决定了风险大小,最终风险会全部集聚到我们的头上。
缺乏资金是我们的现状,这个现状短期内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