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1.1~5的认识……………………………………………………… 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2课时3.5、4、3、2加几………………………………………………… 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3.扩展训练:(1)关于方位的认识: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2)动脑动手: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2、练习2 第一、二题三、小结: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从1数到10二、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三、新课(一)同样多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

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多些、少些)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三、练习1、p11、12 练习一 1-4题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四、小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

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二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认识左、右左右右左课后小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