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爱我家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爱我家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和我的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演、画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

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
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家庭认同感。

教学过程: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活动一“相亲相爱一家人”之“我的小家”
师:同学们,我们家里一定也有很多这样透着幸福的照片吧,快拿出来晒晒我们家的幸福吧,说说照片里快乐的故事。

(视频:几个同学拿着照片分别介绍自己的三(四)口之家,讲照片中的故事)
“相亲相爱一家人”之“我的大家庭”
师:瞧,这是小明家拍的“全家福”,看这张照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组成一个小家,爸爸和爷爷奶奶也组成一个小家,妈妈和外公外婆又组成一个小家,一张照片里有三个小家。

正是这一个个小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也就是我们的家族。

其实家族里往往不止这些人,让我们一起唱唱《家族歌》,了解一下家族的成员吧。

(视频:《家族歌》)
师:哇,原来我们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成员呀,大家相互问一问,看看我们知不知道这些称谓?
(同学之间互动)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有根,就如同一棵大树。

大树会分出很多枝丫,我们的小家就是家族大树分出来的一个枝丫。

看这些同学制作的“家庭树”多么形象地展示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呀。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做自己的“家庭树”。

(视频:制作“家庭树”(两种))
师:聪明的同学,相信你也做好了“家庭树”,快给大家展示一下!
活动二“我和我的家”之探寻“那一刻”
师: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虽然是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但有些经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活动,“探寻成长中的那一刻”,通过探寻活动,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那一刻”,比如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我出生的那一刻;家人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请大家去了解一下,你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板书:
探寻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
探寻我出生的那一刻;
探寻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
探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
(每一个探寻活动分别出示小标题。

分别展开……)
(探寻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
师:当我们还是小小的胎儿时,家人就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爱。

让我们先采访一下自己的妈妈,当我们还在她的肚子里时,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其他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视频:妈妈怀孕时的不舒服、不方便;爸爸悉心照顾;爷爷奶奶煨汤……)
师:啊,妈妈为了孕育我们是这样辛苦呀。

让我们来体验体验妈妈当时生活中的不方便吧。

体验活动1:请同学们把书包背在胸前,试着系鞋带、拖地、捡东西……。

师:看来真是不方便呀,体验到这些真应该对妈妈说声“谢谢您”。

体验活动2:“护蛋行动”活动规则:准备一个生鸡蛋作为自己的宝宝,要求随时带着自己的“蛋宝宝”学习、活动,一天时间过后如果“蛋宝宝”没有任何损伤就算行动成功。

师:让我们通过这个活动来体会一下,妈妈在孕育我们时每时每刻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我们受到一点儿伤害的那份心情吧。

(探寻我出生的那一刻)
师:其实,当得知家庭里即将多一名成员时,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样是那么高兴。

他们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关心。

特别是妈妈们进入产房准备生产时,他们都焦急地等在外面,而当护士把我们抱出产房时,他们都争相来看襁褓里的我们,然后又将我们出生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那个兴奋劲呀,大家都会跟着高兴呢。

师:亲爱的同学,你出生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呢?你探寻到了吗?
(探寻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
师:在我们出生前后,家人会围绕一件事情召开多次“会议”,那就是给我们起个什么名字。

我们的名字往往集合了全家人的智慧,寄予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在起名字的过程中,说不定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呢,同学们你能讲讲关于你的“名字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探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
(出示一上教材页面有父母的场景,动态呈现)
师:(通过“探寻那一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与感受呢?说出来大家分享分享吧……我们的生命来源于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所以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我们的家庭。

“我和我的家”之“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碰到他们的熟人总会听到这样的话,“哎呀,这孩子长得跟爸爸一个样”,“小家伙和妈妈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同学们找一找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活动—看照片)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猜猜谁是一家人”。

请大家观察照片,猜猜谁和谁是一家人。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吗?看来子女与父母的确有很多地方长得相像呀。

其实,除了长相,我们的性格、脾气等等都有与家人相似的地方。

请大家说一说,你的性格或是脾气和那位家人一样呢?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家人的影子呢?
(教材中学生讨论的场景,三句话配音)
师:为什么我们身上有着家人的影子呢?原来父母在孕育我们时给了我们一串密码,这串密码里藏着关于他们的长相、血型、性格等等大量的信息,爷爷奶奶、父母的影子也就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这是其一;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和家人长时间的生活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习惯、表情、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逐步相似,所以从别人看来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身上就有家人的影子了。

活动三家人的故事
师:家人是与我们最亲近的人,所以如果有什么高兴的事、难忘的事或者是伤心的事,我们第一时间最想分享或倾诉的就是家人。

那么就让我们与家人来一次“面对面”交流,(交流视频)
如果你想交流的亲人暂时不在你身旁,电话、QQ、微信也是很好的“面对面”交流工具哦!(分别呈现不同场景)
师:在与家人的交流中,你也许会了解到一些家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或许有趣或许感人的故事你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人,对他们会生出更深的情义来。

(学生讨论,教材)
师: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也给家人讲讲“我的故事吧”,他们会知道我们有多么爱他们。

师:我的家庭真可爱,清洁美丽又安详,兄弟姐妹很和气,老人孩子都健康。

同学们,家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相信你更爱自己的家人,让我们继续相亲相爱,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