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单位对受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单位。
2 引用标准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
号);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一九八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令22号);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93号);
2.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
2.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
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9号);
2.6 《中国铝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中铝安委字[2007]23
号);
2.7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Q/ CHALCO
C022—2004);
3 定义
符合以下条件的称之为受限空间: 1、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a、有足够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b、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c、 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2、危险特征(符合任一项或以上)a、 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b、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进入者的物料;c、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d、存在已识别出的健康、安全风险。
4 职责
本制度的实施由受限空间作业单位负责,安环处负责监督实施。
4.1 安环处
4.1.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方案申请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环处负责办理施工项目安全方案审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1.2 指派监护人员与作业单位,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情况,确认合格后,现场签订“四方会签表”;
4.2 装备能源科
4.2.1 审定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进入受限空间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4.2.2 指派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情况,确认合格后,现场签订“四方会签表”;
4.3 生产控制中心
4.3.1 负责受限空间作业的协调工作,对发生的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措施,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4.4 受限空间作业单位
4.4.1 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指派监护人,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4.4.2 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拒绝作业。
4.4.3 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受限空间作业人数,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4.4.4 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施工项目安
全方案审批表),并负责保管。
4.4.5 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其他工作。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安全隔离
5.1.1 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5.1.2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堵板)或拆除管道。
5.1.3 与受限空间相连通,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5.1.4 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5.2 清洗或置换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5.2.1 氧含量分析不低于19.5%。
5.2.2 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
5.3 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动良好。
5.3.1 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5.3.2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
5.3.3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5.3.4 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4 监测
5.4.1 对可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4.2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5.4.3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4.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次日开工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监测。
5.5 个人防护措施
5.5.1 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栓带救生绳。
5.5.2 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5.5.3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品。
5.5.4 在粉尘浓度较大、有刺鼻刺眼气味的受限空间作业,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能够保证个人健康的防护口罩。
5.5.5 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5.6 照明及用电安全
5.6.1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24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5.6.2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器应放在受限空间外。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5.6.3 使用的行灯变压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执行。
5.7 监护
5.7.1 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5.7.2 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5.7.3 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5.7.4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和登记。
5.8 其它安全要求
5.8.1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8.2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在现场实际许可的情况下应建立起逃生通道。
5.8.3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5.8.4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8.5 特殊受限空间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5.8.6 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5.8.7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5.8.8 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5.8.9 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
5.8.10 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应与登记表中所列数目对应清晰。
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5.8.11 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6 检查与考核
6.6.1 检查人员对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详细
记录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检查人员、陪同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确认,检查部门书面告知被检查单位,并下发整改意见,拒绝签字和整改的单位,检查人员应将情况记录在案,并负责向上级报告,经相关部门核实后,下发停止作业告知书,并按照分公司《HSE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对违章情节严重,并有能导致重大安全风险的作业,现场检查人员有权令其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分公司《HSE考核制度》从严进行考核。
6.6.2 受限空间作业,未按以上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对责任单位考核500元。
6.6.3 外单位施工,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公司《HSE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7 其他
7.1 受限空间管理制度,由安环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