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因一、A1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量多B、出血不畅C、出血夹有血块D出血伴有疼痛E、出血量少2、偏食辛温燥热,则可导致A、肝经湿热B、心肝火旺C、肠胃积热D肺胃热盛E、肺胃津伤3、痰浊为病,随气上逆易致A、流注经络,气机阻滞B、停滞胃腑,失于和降C、蒙蔽清窍,扰乱心神D阻滞肺气,失于宣降E、留滞脏腑,升降失常4、痰饮痹阻心脉,可见A、恶心呕吐B、胸闷气喘C、肢体麻木D胸闷心痛E、胸胁胀满5、七情内伤致病,均可损伤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6、过怒影响下列哪种功能A、呼吸功能B、藏血功能C、疏泄功能D纳气功能E、运化功能7、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结C、气下E、气消8、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陷C、气上D气结E、气收9、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0、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1、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易伤阴位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阳邪,其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其性炎热13、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4、“行痹”主要是由何种邪气引起A、风邪B、寒邪C、暑邪E、火邪15、多夹湿邪的邪气是A、暑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6、易袭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A、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B、火热易伤津耗气C、火热易生风动血D火热易扰心神E、火性干涩,易伤津液18、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1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凝滞B、黏滞C、数变D重着E、升散20 、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体现风性A、为百病之长B、轻扬开泄C、善行而数变D主动E、以上皆非21、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地域性E、相兼性22、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A、多与季节气候有关B、多与地理环境有关C、体外入侵D具有强烈传染性E、多从皮毛口鼻而入2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伏而后发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24、劳力过度,临床多见A、健忘,早衰B、心悸,失眠,多梦C、腹胀,便溏,消瘦D腰膝酸软,眩晕耳鸣E、少气懒言,体倦神乏25、劳神过度,常见临床表现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B1、A.气上B.气乱C.气缓D.气结E.气消<1> 、情志为病,过思则A B C D E<2> 、情志为病,过惊则A B C D E2、A. 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 纳呆,腹胀E. 心悸,惊恐不安<1> 、暴喜可引起A B C D E<2> 、过度悲伤可引起A B C D E3、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火邪<1> 、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 B C D E<2> 、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4、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耗气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凝滞收引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5、A. 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1> 、具有易袭阳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易袭阴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6、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 狂躁妄动E. 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1> 、湿邪致病可见A B C D E<2>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 B C D E7、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火邪<1>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B C D E<2>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 B C D E8、A. 火邪B. 湿邪C. 暑邪D.燥邪E.风邪<1> 、六淫邪气中,易损伤人体阳气是A B C D E<2>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因瘀血阻滞,损伤血络,血逸脉外而见出血色紫黯,或夹有瘀血块。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过于偏嗜寒热饮食,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发生某些病变,偏嗜辛温燥热饮食日久,则易致肠胃积热等。
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下传肠道,所以对胃肠的功能影响最明显。
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痰饮致病,随气上逆,易于蒙蔽清窍,扰乱心神,致使心神活动失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
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痰饮痹阻心脉,阻滞气血运行,可见胸闷心痛等。
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故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甚至精神失常。
七情发于心而应于五脏。
无论何种情志致病,均可影响心神和损伤相应的脏腑。
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
怒伤肝,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气逆上攻,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因此过怒可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的病机变化。
临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
《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 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最易妨碍脾气运化,致使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因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
”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寒性凝滞,寒邪伤人,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故寒邪是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
1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肺司呼吸,开窍于鼻,燥邪易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
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
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1)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2) 火热易扰心神;(3) 火热易伤津耗气;(4) 火热易生风动血;(5) 火邪易致疮痈。
1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火邪易致疮痈: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燔灼腐肉,则发为痈肿疮疡。
“痈疽原是火毒生”。
“火毒”、“热毒”是引起疮疡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1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
故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无定处的特点。
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即是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潮湿,热蒸湿动,故暑邪致病,多夹湿邪为患。
1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类水属阴,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
1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火邪的致病特点:(1)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2) 火热易扰心神;(3) 火热易伤津耗气;(4) 火热易生风动血;(5) 火邪易致疮痈。
1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1)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 风性善行而数变;(3) 风性主动;(4) 风为百病之长。
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 寒性凝滞;(3) 寒性收引。
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
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包括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传染性为戾气的致病特点。
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疠气的致病特点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这三个特点。
六淫邪气共同的致病特点是:(1) 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2)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4)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2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疠气的致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2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劳力过度,导致耗气,脏气虚少,功能减退,见少气懒言、神疲体倦、喘息汗出等。
2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劳神过度:指思虑劳伤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二、B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思则气结。
指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
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惊则气乱。
指猝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
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
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致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的病机变化。
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 重者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等气虚的表现。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多发于秋季的干燥涩滞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耗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燥咽干,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答案解析】火热易生风动血:由于火性急迫躁动,故火邪伤人,正确答案】E甚者可致生风动血。
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伤人,因其性燔灼急迫,一可迫津外泄而致津亏气耗; 二可直接消灼津液,耗伤人体阴气。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寒性凝滞,易致所侵袭部位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 寒性收引,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
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