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时间:2009年10月25日 09时00分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崔保华胡昌升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城市的竞争力来源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优化、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同时更有赖于城市个性和魅力的彰显。

现代城市建设要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问题1.城市功能形象定位出现偏差,缺乏个性进入九十年代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但一些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把自身建设孤立于城市集群,忽视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不注重功能的衔接配套,未能形成城市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一些城市在形象定位上出现偏差,一窝蜂地建高层建筑,修宽马路大广场,城市建设风貌没有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一些城市在旧城拆迁改造中,不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夷为平地,致使城市的历史文化无法得到传承。

遂宁在城市规划和定位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城市功能定位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发展目标变换过于频繁;在城市形象定位上主题风格和城市主色调不突出,个性不鲜明;规划水平不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建筑布局凌乱;等等。

2.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发展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一些城市只注重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和城市外观风貌的打造,而缺乏对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致使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不理想,有些甚至导致环境恶化,威胁到城市的健康发展。

遂宁城市建设走的是旧城拆迁改造的路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条件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城市环卫设施投入不够;三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四是城市防洪、防震、防空等防灾避险设施不够完善;五是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六是城市绿化水平有待提高;七是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3.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长效机制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有的管理标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长效的管理机制。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和预案不完善,缺乏前瞻性。

城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

遂宁市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主要是管理法规不系统;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理等规范性文件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对市民的行为缺乏系统的规范性要求和制约措施;城市行业管理部门日常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不完善,工作中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管理没有实现精细化、经常化、规范化。

二是管理体制分工不明确。

管理部门之间和城区各片区之间职责分工一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另一方面存在真空和死角,导致有利的事情大家争着干,无利的事情相互推诿扯皮。

三是城市公民素质偏低,市容市貌和秩序方面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如,占道经营等行为时有发生,乱贴、乱画、乱挂行为屡禁不止,城市“牛皮癣”除而不尽,乱停、乱放、乱行等违背交通法规的行为还比较普遍,等等。

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1.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在城市个性规划上求突破城市建设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规划城市,一是进行准确定位。

要注重个性特色,充分考虑城市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依据城市实际,做到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呼应。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科学编制城市规划。

要注重城市定位、生态保护及商贸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使规划更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

三是确保规划权威。

要建立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加强规划执法,切实树立规划的权威,做到“铁规划、钢实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求突破在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组织上,要突出道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城市环境的绿化建设,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工程。

一是要突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实施过境公路改道建设,城河巷、顺城街、公园路等瓶颈道路的拆迁改造,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绿化带的黑化、柔化和升级改造,配套完善残疾人通道设施。

二是要注重城市环境绿化建设。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深化“五创”联动,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和森林城市,把遂宁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大城市。

三是要加强城市配套功能建设。

围绕城镇规模的扩大,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弥补历史欠账。

主要是改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增大处理能力;改造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燃气、供水、供电和环卫事业;完善城市防灾、避险体系。

3.改善城市环境,在提升城市形象上求突破提升城市形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遂宁近年来大力实施“五创”联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城市环境和风貌整治,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下步,将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重点,继续抓好街道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统一城市主色调、拆除屋顶乱搭乱建等方面的工作。

4.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上求突破城市文化内涵决定城市品牌,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建设中要根据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居民风范、生态环境来塑造城市的形象。

在规划设计方面,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注重周边环境的控制和协调,明确保护层次。

在建设管理方面,应通过立法形式,颁布历史文化保护条例与建设管理细则,使保护规划与设计落到实处。

遂宁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城市建设中,一方面,要将观音文化、宋瓷文化等有机融入城市景观之中;另一方面,要对已有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实施保护,将其打造为城市景观。

5.强化城市管理,在优化城市软环境上求突破城市建好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依法管理城市。

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重点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秩序管理、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管理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健全和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街道社区基层管理相结合的全民共建共管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界定各部门单位的管理职能职责和范围,做到建、管分离,行政事务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分离,确保分工明确、协作配合,形成管理合力。

三是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重点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数据库,并以此建立城市管理电子地图,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

四是优化政务环境、规范行政审批。

在行政审批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是努力提高市民素质。

广泛宣传城市管理规章制度、法规以及文明公民行为准则,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使市民从城市管理的观望者逐步变成城市管理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关心城市管理,积极参与和宣传城市管理。

一)要保护生态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实施积极、主动、科学的城市环保工作,一要创新考核制度,扭转重经济、轻环境,甚至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倾向,杜绝延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要创新环境保护制度,把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联结起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使保护环境成为政府、群众和企业的自觉行动,实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三要让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配套协调,制定产业政策时务必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禁止或缓行对环境不利的产业政策。

(二)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现代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强调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形象有了明显改观的,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的管理水平还不高,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治安问题、交通问题、城市拆迁问题等各种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城市管理的决策难度进一步加大;在管理体制上,机构重叠、分散管理的情况还存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城市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须加强几方面工作:一要依托“数字城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我区“数字城管”已正式运营,下一步还须加大投入,充实硬件,尤其是要整合资源。

二要解决责权利不对称的问题,避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利的事情都不管,担责的事情互相推,使责权利有机结合。

三要加强法制化管理,加快推进集中的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有管理权威,有协调能力,便于统一指挥的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同时对城市管理要严格执法,严管重罚,做到“零容忍”。

四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提高公众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最大限度地增强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六是抓紧研究解决“静态交通”问题,要尽快研究出台有关静态交通管理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和车主等各方的责、权、利,规范各方行为,使停车业的管理和发展有法可依,保证其健康发展。

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停车场。

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推行“树下停车”、“限时停车”等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规划和对规划落实的督查力度,对于什么样的建筑该设多大的停车场,应有刚性规定和规划。

七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覆盖农村社区的步伐,加速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促进城乡和谐。

(三)要努力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方面,在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区情、民情,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超前科学规划,借鉴先进规划理念,体现高起点、超前性原则的前提下。

一要突出确保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融,又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的凝聚,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根本性工作,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每一个细节上抓好落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牢牢把握工程质量这一主题,确保足额投入,杜绝“豆腐渣”工程,降低使用成本。

二是注重基础设施。

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城市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必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重点抓好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厂、快速通道、出入城口、环线道路、立交和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统一、便捷、畅通、完整的交通体系。

要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和其效益的充分发挥,明显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功能。

三是严格保护城市用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建设用地必然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不能以经营城市为名,不充分考虑预期地价,随意出售城区土地,更不能靠卖地平衡财政,寅吃卯粮。

(四)要努力建设节约型城区一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确立善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理念和思路,以市场竞争为动力,整合各种资源,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