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也是分析遗传相关问题的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对掌握生物学的遗传规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初步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和规律,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怎样科学地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这节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怎样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师生合作,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讨论一探究一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教师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基因与性状间有何关系?
2、基因在亲子间如何传递?
教师强调: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二)讲授新课
导入:
提问: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基因是Aa时,发育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导入课题: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学生先阅读书33—35页,
1、孟德尔:教师展示:孟德尔简介,
2、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展示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引导学生讨论:
1、如何确定显性基因和显性性状?
2、如何确隐性基因和隐性性状?
3、杂交后代中矮性状是否丢失或变异?
4、为什么Dd自交的后代是高多矮少?
教师展示: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基因遗传图解”
明确: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型:dd型。

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型:DD型或Dd型。

延伸拓展:
高翔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本人却是单眼皮,为此,他很困惑。

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二、禁止近亲结婚
学生阅读教材34页禁止近亲结婚
讨论:1、常见遗传病有哪些?
2、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原理是什么?
3、白化病的“基因遗传图解”如何表达?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正常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白化病患者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书38页科学、技术、社会:中国拥抱“基因世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