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一、选题1、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加快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知识和技能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始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面向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育。
加大对各类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
2016年6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要求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在鄂高校要将知识产权内容列入教学培养计划,面向理工科在读学生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或学院。
2016年11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通过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在资源分配、师资队伍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开展多层次知识产权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
尽管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知识产权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很低,所处地位极为尴尬。
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教育的层次、性质和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知识产权教育的手段单一,实践性教学不足、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
据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对武汉87所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调查的报告显示,这些院校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11%。
我省有超过70% 以上的高校均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甚至没有开设任何一门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
少部分高校虽已开设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课程,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知识产权课程的教育效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要还相差甚远。
由此使得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和科技成果及人才的聚集地的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普遍较差,直接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对知识创业、技术创业机会的把握。
因此,探索以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支撑条件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课题界定(1)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与知识产权教育理工科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更新学生传统思维方式,激励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和知识创业的有效方式。
通过知识、技术合法垄断观念的传输,使得大学生深刻认识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意义,摒弃传统的重论文轻技术、重数量轻质量的研究观和发明观,自觉从事产学研相结合的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以及违法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的规则传导,促使大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意识;通过揭示知识智力成果产权化、资本化、产业化的本质,加强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利益驱动机制的认知和对应用技术商业价值的充分注重,激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追求知识财富的愿望。
(2)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与知识产权教育知识产权是一个高整合性学科,牵涉科技、管理、法律等重要领域,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定位于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知识传输模式。
本课题所指的理工科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功能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使大学生群体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产权的性质、构成和制度运行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其次,使大学生明确包括投资、转让、许可和服务等在内的各种知识产权产业化转移方式和途径,自觉地实现由单纯的科技研发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的转变;第三,使大学生掌握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智力成果的基本方法,了解科技成果市场交易的合法途径和科技成果侵权法律救济的程序,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更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知识产权教育创新能力主要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能力则是指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
创新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创业能力的强弱。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将科技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将创新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的平台,训练和培养学生知识资源获取、整合重组、开发利用的能力、智力成果产业化开发能力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保护能力。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企业跨出国门,但真正能被称作世界名牌的产品和企业仍然非常有限。
究其原因,缺乏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不熟悉知识产权的转移、许可以及运营增值规则及技巧,亦是制约我国产品和企业走向世界的掣肘。
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将知识产权教育有效植入人才培养环节,通过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产权素养,增强其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在科研、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实践中懂得如何避免触及专利陷阱,如何避免专利技术被侵权,如何在他人专利基础上创新技术,如何部署自己的专利战略,从而在知识产权的博弈中赢得竞争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仅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多数高校和师生在观念上将知识产权课等同于知识产权法课。
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多重视政策解读、团队建设、项目选择、风险控制、融资合作、企业申办等内容,而忽视甚至缺失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而创新创业教材中或缺少专门的有关知识产权的章节,或内容笼统单薄,缺乏针对性。
虽然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重视的逐渐发展强化的过程,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与大学生对知识产权需求相比,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还相当薄弱。
从研究文献来看,在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研究一直颇受学术界关注,但大多数都是关注的都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主要关注的集中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
在大学生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研究方面成果相对较少。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高校知识产权”和“教育”关键字,只检索到21条相关方面的研究,检索“高校知识产权”和“创新创业”关键字,只检索到4条相关方面的研究。
其中,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马海霞老师在《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阐述了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改革的两条路径,即普及知识产权公共教育和提高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水平,但如何进行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未能提供有关方案。
常州大学杨琳教授在《高校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架构研究》中提出了建构服务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与发展路径,但未能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未能准确定位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未能对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学方案进行差异化设计。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在理论上填补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在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中的教学理论。
基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个性要求,阐述针对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在要求,合理地定位知识产权教育的培养目标,构架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求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课程结构,探索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实现途径和体系。
这些研究成果既是对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特别是在创新创业型大学生中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更是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知识产权教育子系统。
(2)在实践上系统地提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策略和路径。
课题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定位教育目标,探索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内容的架构、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手段应用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将引发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利益驱动机制的关注和对知识产品的商用化价值的关注,培养大学生知识资源获取、整合重组能力以及智力成果产业化开发能力和知识创新成果保护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素质和效果。
二、内容1、课题理论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完善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以及全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包括精神层面的创新意识培养,知识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介绍,以及实践层面的运用、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训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和保护自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丰富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储备,激活自主研发和创新行为,提高知识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2、研究目标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学识的关系,占据着创新创业主体中承上启下、延续辉煌的关键地位。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本课题从探讨知识产权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方面入手,分析理工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知识产权教育的逻辑关系,总结当前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过程中知识产权教育缺失的归因,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层级渗透和多维融合的思路设计,并从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力量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和具体路径。
3、研究内容(1)理工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关系①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与知识产权教育②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与知识产权教育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知识产权教育(2)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①知识产权教育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标定位不够清晰②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③知识产权融入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内容层次偏低④知识产权教育的手段单一,实践性教学不足⑤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