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徐微微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5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1)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及总结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规律去创造美。
五:教学准备:1人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1张白纸,若干有趣的图贴,水彩笔,练习纸一
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规律,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一些,你们还记吗? 生:记得。
师:那老师出个题目来考考你。
1.猜一猜:出示只露出一小部分的斑马图和金鱼图,通过猜一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 课堂气氛。
2.课件出示:展示一年级所学的规律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图形是什么吗?
生:都是正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都是一个圆柱体两个正方体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总结:对,像这样几个图形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就是我们一年级学的重复排列规律。
但现在我们是二年级了,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更复杂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师:那我们去小动物的跳远场地看看,在那里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规律。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小动物要比赛跳远的情景图。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举行运动会,小兔,小猴,小猪和小象在比赛跳远,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他们的比赛。
注意:睁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小动物的跳远队伍是怎么变化的? 播放小动物跳远比赛的动画。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小动物的跳远队伍是怎么变化的?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次跳远队伍的变化都是有一个动物从第一跑到末尾,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规律——循环变化规律,总结像这样从第一到末尾变化并且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循环变化规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规律。
(板书:循环排列规律:从第一到末尾,重复出现)
2.探究循环变化规律中的变化规律。
师:比赛完跳远后小猴子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在小猴子家的墙壁上的图案很漂亮。
你们想看吗?
生:想。
出示小猴子家的部分墙面图。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仔细观察墙面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 、每行有几种图案?b 、这几种图案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并通过动画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3.探究循环变化规律中的循环规律。
师:如果还有第五行,会是什么样的?。
师: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生:第五行和第一行是一样的。
师:如果有第六行呢?第七行呢?第八行呢?第九行呢?
生:第六行和第二行一样,第七行和第三行一样,第八行和第四行一样。
师:竖着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对,竖着也有这样的规律。
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生:每四行为一组重复出现。
师:同学讲的很棒。
这就是我们循环排列规律里面的循环规律。
师根据学生发现的规律将墙壁补充完整,在学生欣赏完墙壁后,
提问:通过对上面墙面图的观察,你发现小猴子家的墙壁漂亮在哪里了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最后总结:原来下猴子家的厨房的图案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所以非常的漂亮。
4、你能说说循环变化规律的特点吗?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总结:循环变化规律中存在两种规律:变化——从第一到末尾,循环——不断重复出现。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
出示四行水果,每行四种水果,按照从第一到末尾的规律排列,遮住部分水果。
生独立思考,师指明回答。
2.画一画
3.做一做
重点讲解。
4.课后练习第一题。
5.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手帕。
小小设计师:拿出信封中的白纸和工具动手设计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手帕吧。
注意: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开始吧。
(四)师生小结,升华规律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收获呀?
2、对呀,我们学了找规律,现在你知道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哪几种?(重复排列规律、循环变化规律)
板书:
图形的变化规律
循环变化规律:变化——从第一到末尾
循环——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