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市上望第一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4耳和听觉2》教案浙
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
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
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
学生讨论:
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
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
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
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
你能不能吹出不同的音调呢?
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格,表述表格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媒体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的不同。
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
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2.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
学生实验:请你用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做实验,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阅读课本图表,看了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游戏:请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背向大家,并蒙上眼睛,教师请不同的学生讲话,请那位学生判断是谁发出声音。
思考: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能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你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猜出是谁呢?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
师: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接下来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学生讨论:
小结: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三、课堂小结)
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四、课内作业)
1.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2.在一片嘈杂声中,小米一下子就听出父亲的声音。
这是因为父亲的声音和其他人相
比()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要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就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小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A 5-6页
五、板书设计
第3节耳和听觉(二)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发声体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