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和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和监测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A型
B型
C型
剂量相关型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剂量不相关
药物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无清晰时间联系 致癌、致畸.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A类(,扩大反应):药物对人体呈剂量
相关的反应,它可根据药物或赋形剂的药理学和
作用模式来预知,停药或减量可以部分或完全改善。
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 率低。 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的毒性 ,导致恶心、呕吐 .增加氨茶碱的排泄, 使药物的平喘作用减退 . (3)烟 (4)醋 含醋酸,可与碱性药物发生作用,亦可改 变体液。 (5)食盐、蛋白质、脂肪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
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
观察时间短 病种单一
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 疗水平的提高,促进药物流
病例数少
行病学研究,并为上市后药
排除老人、孕妇和儿童 品再评价提供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不良反应事件
①2000年 西沙比利事件 西沙比利对本来有心血管疾病或患有心律失
常病人易发生Q-T间期延长或扭转型心律 失常。 规定2000年起只能在医院药房凭医生处方销 售
② 2004年 罗非昔布事件
③ 默克公司进行为期三年研究发现,万络会 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性增加1倍, 2004年9月30日默克公司宣布10月1日起 全球撤回万络
不定期公告
•参与用药决策 •用药跟踪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是指药品不良反 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 世界卫生组织 ()官员强调:药品不良反应预 示着继续给药会有危险,需要预防或特定治 疗措施,或减少剂量,乃至停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
• 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 2011年7月1日,卫生部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认识上的误区 就是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 药物具有二重性,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 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是由于医学科学 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的。
监测中发现不良反应的药品就是假劣药。 严格的说,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
• 药品不良反应是个体差异,与医疗行为无关、与 药品无关。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新药研究的局 限、用药方案的合理性等均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
剂量
地高辛引 起心缓
青霉素过敏 反应
药物杂质
药物方面 剂型
红霉素
刺五加注射液事 件
药物的 污染
药物质量
氨苄西林 引起药疹
机体方面
个体差 药效学
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动学
性别 种药男族物皮女炎
(3 2)
年龄 药物敏感

药物代谢酶
病理状态 腹泻影响口
服药吸收
血型 血栓症 A型
较O型多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王梅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概述
•定义、分类 •发生的原因
监测与 上报
•监测的意义
•监测中的任务、报告程序和要求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方 法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 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 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群体不良事件 可疑不良反应 新的不良反应
• ③2006年 鱼腥草注射液
• 于2006年接到众多因使用鱼腥草素钠注射 液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经专家组调查结果 表明静脉使用血腥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修改鱼腥草注射的为肌肉注射。
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任务
指导患者
•遵医嘱
•阅读药品说明书
•及时请教
呈报工作
信息宣传
信息反馈
•讲座、研讨、交流 •新药、特殊药品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② B类(,药物反应):由药物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 引起的,这类反应可以预测,它与A类反应的 区别在于B类反应主要针对微生物。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③ C类(,化学反应):该类反应取决于赋形物 或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刺激是其基本形式,这类 反应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
如静脉炎、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外渗反应等 。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④ D类(,给药反应):反应由给药方式引起, 它不依赖于成分的化学物理性质。给药方式不同会 出现不同的,改变给药方式,消失。
如植入药物周围的炎症或纤维化,注射液中微粒 引起的血栓形成的血管栓塞,片剂停留在咽喉部, 用干粉吸入剂后的咳嗽 。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⑤ E类(,撤药反应):它是生理依赖的表现,只发生 在停药或剂量减少后,再次用药症状改善。
常见的引起撤药反应的药物有阿片类、苯二氮卓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药、可乐定、尼古丁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⑥ F类(,家族性反应):仅发生在由遗传因子 决定的代谢障碍的敏感个体中,此类反应必须与 人体对某种药物代谢能力的正常差异而引起的 相鉴别.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引起的镰状细胞性贫血 是F类反应,而细胞色素p4502D6(2D6)缺乏引 起的反应则为A类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⑦ G类(,基因毒性反应):能引起人类基 因损伤的,如致畸、致癌等 。
⑧ H类(,过敏反应):该类反应不是 药理学可预测的,且与剂量无关,必须停药。 如过敏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环丙沙星光敏性皮炎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⑨ U类(,未分类反应):指机制不明的反应 ,如药源性味觉障碍,辛伐他汀的肌肉疼痛不良反应 及气体全麻药物的恶心呕吐。
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开始实行。 • 药品生产企业 • 药品经营企业 • 医疗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
用药方面
药物相互作用:为药物不良反应产生 的重要因素,用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
合用5种药物
4.2%
6 -10种
7.4%
11-15种 24.2%
16-20种 40.0%
21种以上 45.0%
其他因素的影响
(1)饮酒 A.降低药效 B.增加不良反应几率
(2)喝茶 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增加茶叶中茶碱
概念
,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 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 件对不健一康定人与群药进物 行治 免疗 疫有 防因 治果 过报 应程关中系,因使用药物出现多人 非药品正不良常事反件包应括的药 医学事件
品标准缺陷、药品质
量问怀题疑、药而品不未良确反 定的不良反应 应药、用品品药滥说失用误明。以书及药中未载明的不 良的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