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共8题;共30分)1. (2分)(2014·济南)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讪笑(shàn)陨落(yǔn)痴想(chī)头晕目眩(xuán)B . 滞留(zhì)归省(xǐnɡ)哺育(pǔ)鲜为人知(xiǎn)C . 雷霆(tínɡ)阻遏(è)觅食(mì)忍俊不禁(jīn)D . 藩篱(fān)两栖(xī)推崇(chónɡ)油光可鉴(jiàn)2. (2分) (2017七下·武威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_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__。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 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 . 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 . 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 . 光明丰润意境生命3. (2分) (2018八上·鸡西期末)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要崇尚科学破除学信。
B .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视野。
C .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起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是()A . 《蒹葭》选自《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
B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 . 茅盾的《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 . 《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
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5. (2分)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A .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 .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 .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 . 颈联直接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6. (2分)(2012·十堰)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述的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所经受的折磨。
B . 《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在该书中用讽刺手法和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D . 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草原》《套中人》、戏剧《樱桃园》等,《变色龙》选自《套中人》。
7. (4分)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小胡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
”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8. (14.0分) (2019九上·河池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
(2)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4)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仁》)(5) 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6)《泊秦淮》一诗中诗人感叹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一个“恕”字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做到“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满分60分) (共4题;共60分)9. (1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A . 正确的道理B . 统治的方法C . “地利”与“人和”D . 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10. (18分) (2017八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心中有间小书屋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
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
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
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
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
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
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
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
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
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___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划线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3)作者为何在第②段详细描写那间未曾走进的书屋,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11. (15分) (2017八上·盐城月考) 阅读阮华君的《身在“辐”中要知“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辐”色变。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
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
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
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
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