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历程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历程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历程
一、微信的高速成长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功能的免费移动应用,诞生之后短短两年得到快速发展。

一方面,微信快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另一方面,微信不断丰富功能,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广受欢迎,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平台。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有3万认证账号,其中超过七成的账号为企业账号。

从平台功能来看,目前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可按性别、地区、分组等指标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等。

这些功能为公众平台的实际运营带来了媒体、营销、客服、公共服务等应用方向。

结合运营主体及主要内容特征,当前的微信公众平台可细分为新闻阅读类、综艺明星类、科技数码类、生活购物类、影音娱乐类、社区交友类、文化教育类、地方政务类、公共名人类等几个大类。

本文介绍当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媒体类、品牌类、公共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及优秀
的运营实例,分析其主要的运营策略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二、四类主要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一)媒体类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
媒体类公众平台是当前公众平台中活跃度高、影响力突出的一类。

其运营主体主要包括四类:第一,门户网站频道,如腾讯科技、新浪科技等;第二,传统广电及平面媒体,如央视、南方周末等;第三,独立科技媒体,如虎嗅网、36氪等;第四,自媒体,如程苓峰等知名媒体人。

门户网站频道、独立科技媒体进驻微信时间较早,其中很多在内测时就已开始试运营。

它们在信息推送、精准订阅、接口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在信息推送方面,这些账号一般会每天推送一至两条图文信息,以各自擅长的资讯、报道、专题为主,其中多数针对公众平台的特点,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再创作乃至全新创作。

如“腾讯科技”,现每天推送两到三条消息,一般在早上8点一条,下午6点一到两条。

早上的消息以热点话题和实时新闻以主,下午推送的则更多为观点性、思考性文章,内容来自于腾讯网科技频道的内容再创作。

在精准订阅方面,这些账号会将自己积累的数据、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放入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素材库,按人物、作者、行业、公司、数据等类别打包。

当用户对这个账号回复关键词时,账号会将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内容打包,以图文信息的方式推送给用户。

如对“虎嗅网”
账号回复“电商”,账号即刻推送与电商相关的报道、数据、分析文章等。

在接口开发方面,这些账号大多根据微信提供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做了开发,如“腾讯科技”设置了“创新启示”、“ΣPing”、“更多”(包括图说科技、吐槽爆料、使用帮助)三个子菜单,点击之后能获得更多专题内容的推送。

直保持积极态度的传统媒体,如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媒体,以及南方周末、钱江晚报等平面媒体也纷纷开展公众平台的运营。

“央视新闻”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账号,于2013年4月1日当天上线后立即引发近10万用户参与互动,可见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

“央视新闻”由央视新闻中心运营,每天推送图文消息两到三条,内容以当天的热点新闻为主。

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央视新闻”的消息推送频率会显著提高,如“4·20雅安地震”发生当天即推送了7条消息,在晚间的消息推送中加入了雅安地震专题的直播链接,以“微信直播”的方式展现重大新闻事件。

“央视新闻”积极探索微信功能,推出了“语音互动”及“视频新闻”,前者由央视新闻主持人播送语音消息,以热点话题切入来调动用户的参与;后者在图文信息里插入视频,将电视新闻画面“搬入”微信中,提升了新闻表现力。

整体看来,门户网站及独立科技媒体等互联网属性较强的运营主体,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营套路。

依托门户网站已有的内容资源,对现有内容进行多渠道分发及创新,对新应用、新平台的适应性较强,不论是在运营理念、功能探索上,还是在与用户的互动和对需求的把握上,都表现出较高水平。

传统媒体虽然在创新性、功能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