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2008-20009地籍测量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文等形式表示。
2、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3、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辩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5、共有面积------共有面积由两部分组成:即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就是初始地籍。
(×)2.一栋楼房每层分别为不同的单位使用,可划为独立宗地。
(×)3.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大楼土地利用分类号属于242。
(√)4.我国目前土地及其房产权属均有3种形式,即全民、集体、私有。
(×)5.经国家国土部门批准征用的土地叫划拨用地,一般无偿使用。
(×)6.某公司商用写字楼获取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为70年。
(×)7.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8.目前,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
(×)9.在天河城地段测量地籍图时应该选择小比例尺测图。
(×)10.商品房的阳台都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现代)地籍测量有哪些工作内容?答:(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及其界址点坐标(3)测绘各种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4)成果检查验收(5)地籍成果汇编2、什么是土地权属?请说明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答:土地权属指按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
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享有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
Δx NP=D*CosαNP=20*(-0.5)=-10Δy NP=D*SinαNP=20*1.7=34x P=x N+Δx NP=50-10=40y P=y N+Δy NP=50+34=84P(40,84)2009-2010年地籍测量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A)1.地籍最初是为了而建立的一种有关土地的簿册.A 课税B 保护产权C 土地利用规划D 多用途( D)2.不能作为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是A 坐标法B 图幅理论面积C 沙维奇法D 求积仪法( A)3.按土地的地貌特征分类,可将土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这是属于下列那一种土地分类体系.A 土地自然分类体系B 土地评价分类体系C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D 土地使用分类体系( C)4.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同一的分类标准;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这遵循了原则.A 统一性B 实用性C 科学性D 整体性( C)5.下面属于最理想的计征方法的是.A 按土地面积征税B 按土地每年的总收获量征收C 按地价征收D 按土地每年的纯收益征收( D)6.土地管理的基础是:A 地籍管理B 土地利用管理C 土地权属管理D 地籍调查( C)7.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必须画草图的测量模式是:A 数字化模式B 电子平板模式C 测记模式D 航片量测模式( D)8.不是属于土地产权变更的是:A 土地使用权出让B 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C 土地使用权转让D 土地使用权出租( B)9.建筑设计时,安插在上下两层之间的房屋叫做:A 假层B 夹层C 气屋D 暗搂( A)10.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是:A 土地证书B 宗地图C 土地合同D 宗地草图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1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全民单位所有。
(×)12按我国目前的规定,农村末级行政区划为乡。
(×)13地籍图接边误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倍。
(×)14宗地草图是附在土地证上的。
(×)15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历史上的第一本有关入地状况的簿册。
(×)16凡是房角、墙角都是界址点。
(×)17地块是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
(×)18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权属。
(×)19宗地图绘好以后,才能进行土地权属调查。
(×)20图斑的最小面积是指它的图上面积,与比例尺无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 现代地籍的功能?22.什么是飞地、间隙地、争议地?23. 试述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的作业流程?四,计算题(共30分)24.如图,一宗地有四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X1,Y1),2(X2,Y2),3(X3,Y3),4(X4,Y4),欲用坐标计算其面积,试推导其计算公式(15分).25.如图所示,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YB),α,β 为两个观测角,试求界址点P的坐标(XP,YP)。
(15分)2010-2011《地籍测量学》试卷及答案作用?程度;2.根据预定的量距精度要求,可确定所采用比例尺的大小。
何谓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三者之间关系如何?高程相等的点所连接的闭合曲线。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为等高距。
关系:成反比,即:i=h/Dm=h/D简述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要素1.地籍图必要地形要素包含2.地籍薄册:薄:通过外业调查,从而获得地籍测量所必需的完整的地籍文字资料。
册:包括了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册和面积量算成果表。
简述地籍的含义及地籍调查的分类。
地籍的含义:记载有关土地状况的薄册(含图件),也可形象地将地籍喻之为土地的户籍,是土地诸要素的隶属关系综合成统一体的总称。
简言之,地籍就是土地的户籍。
地籍调查的分类:①按地籍调查的时间和任务划分: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②按地籍调查区域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简述地籍调查的含义及目的。
含义:是政府为取得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社会调查工作。
目的:在于弄清土地的基本状况,并把它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
简述界址点的含义及实地测量方法含义:是指权属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方法:1、极坐标法 2、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3、直角坐标法简述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
其作业流程如下图。
什么叫偶然误差?它有什么特性?应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及数值上,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试以五边形为例绘图推证坐标解析法面积计算公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多边形ABCDE的面积是:SABCDE=SA0ABCC0-SA0AEDCC0SABCDE=SA0ABB0+SB0BCC0-(SCC0D0D+SDD0E0E+SEE0A0A)=1/2(XA+XB)(YB-YA)+1/2(XB+XC)(YC-YB)+1/2(XC+XD)(YD-YC)+1/2(XD+XE)(YE-YD)+1/2(XE+XA)(YA-YE)水准测量采用中间法测量可以消除哪些误差?i角误差,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响所带来的误差。
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长水准管的作用是什么?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时视线大致水平,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线精平说明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地貌的基本形状。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特性:(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3)不同高程的电工学不能相交;(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两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地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山(山丘)、山脊、山谷、鞍部、盆地(洼地),图示方法参考测量学书上P说明用方向观测法(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测回的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测站点O点置经纬仪,ABCD设置目标。
2.盘左对零度,瞄A,再瞄B C D A ,第二次瞄A称为归零,上半测回。
3.盘右瞄A D C B A,下半测回,组成一测回。
图解法面积量算的方法与平差原则。
图解法量算面积,其方法比较多,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测积法以及电算法等。
平差原则:第一级: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第二级:以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二级控制。
写出导线计算的基导线计算的基本步骤:四.计算题如下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m646.48=AH,闭和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测站数和高差如图所示,容许闭合差为±12n mm,试在表中计算各点的高程。
答案:mfh026.0=mmfh48±=容2.导线测量观测如图所示。
已知αAB=158°11′26″,fβ容=±40″√n。
现测得各水平角如下:β1=92°12′43″β2=89°36′14″β3=102°44′39″β4=75°27′04″β5=98°13′23″试计算αBF。
点测站数实测高改正改正后高差(m)高A123A4345-1.377+1.823-0.722+0.30216 0.026-0.006-0.005-0.007-0.008-0.026-1.383+1.818-0.729+0.29448.64647.26349.08148.35248.464BDAFβ1β2β3β4β5答案:40f β''= 10f v nβ-''==-改正后的β2=β2′=89°36′14″-10″=89°36′04″251801660053BF AB ααββ''''=++-=3.如图所示,量得三角形的底边b 及其高h 为b=50.000m ±0.012m h=20.000m ±0.006m 求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中误差。
答案:22m 192.0m 500±=S 4.已知A 点坐标为300.01m 247.49mA A X Y == ,AB 边长为104.18m AB D =,AB 的方位角为2163742AB α'''=,试求B 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