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病因和发病机制

痛风病因和发病机制


秋水仙碱
副作用大: 80%的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之前,出现恶 心、呕吐、腹泻、腹痛,因其有效剂量与 中毒剂量相近。 长期服用可引起脱发、肌肉痛、白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
肝肾疾病、胆道梗阻或骨髓抑制者不宜服 用。
静脉注射容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 临床很少使用。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危险因素。 与痛风并不是同义词,只有出现尿酸盐结
晶沉积、关节炎和(或)肾病、肾结石等 时,才能称之为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分类--原发性:
尿酸排出减少(80-90%):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 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多基因遗传缺陷
尿酸生成增多(10%):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如每 天尿酸排出超过3.57mmol/L(600mg)。
或有家族史,则应使用降低尿酸药物,避 免诱发因素
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患关节制动 药物:
秋水仙碱 非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不宜用降尿酸药物
秋水仙碱
为首选药物? 发作24小时内服用疗效最好, 24小时后疗
效减低 用法:初始口服剂量1mg,随后0.5mg,每
1小时一次,或1mg,每2小时一次,直至 出现副作用或剂量达到6mg为止。每次0.51.0mg,每天3次,应用2、3天也有效

肾脏病变
痛风肾病
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以后渐渐进展 为持续性蛋白尿,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晚 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少数病人关节炎症状不明显,而以痛风性 肾病为主要表现
尿酸性尿路结石
肾结石的发生率为25%--40%,是正常人200倍 泥沙样常无症状 大者有肾绞痛、血尿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血沉 酶活性检查 痛风石活检
外源性(20%):食物中的核甘酸的分 解
内源性(80%):内源性嘌呤合成 核酸分解产生
5-磷酸核糖 PRPP合成酶
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 PRPPAT
鸟嘌呤核甘酸 次黄嘌呤核甘酸 腺嘌呤核甘酸
HPRT
次黄嘌呤核甘 腺嘌呤尿酸
腺嘌呤
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生化标志。 >=417umol/L(7mgdl)。 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和痛风肾病的
痛风石
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 发生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 常见于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 发生时间短的,经治疗后可变小或消失,
但时间长,质地硬者难消失 痛风石可溃烂,形成瘘管
慢性关节炎期
反复发作者逐渐进展为慢性关节炎期 发作次数渐趋频繁,持续时间长,疼痛逐
渐加剧,间歇缩短 受累关节逐渐增多 晚期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功能障碍或丧
痛风
台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
定义
痛风(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 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 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 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 结石形成。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体内尿酸的来源
常有家族遗传史
无症状期
只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而无任何症状 由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发展至痛风一般经
历数年至数十年,可终生不发生痛风 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机制不明确,但
通常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
急性关节炎期
是痛风的首发症状 ✓ 第一次发作常午夜起病, ✓ 一般表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痛,热 ✓ 最常见为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其余依次为踝、
尿尿酸排泄量 血尿酸(男149-417umol/l,女89-357umol/l) 肾功能 滑囊液检查
影象学检查
X线检查
早期为软组织 肿胀表现,以后 骨质不规则缺损, 软骨破坏,关节 面不规则,慢性 期关节腔变窄, 穿凿样骨质缺损
诊断
诊断要点
中年以上男性 常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 第一跖趾关等关节炎的表现,突然发作 泌尿系统结石史 痛风石 血尿酸升高 关节软骨下骨质穿凿样缺损 滑囊液检查有尿酸盐结晶 秋水仙碱的诊断性治疗有效
有较好的疗效
无并发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首选,特 别适合于对秋水仙碱不耐受者,还可与秋 水仙碱合用,增强止痛效果
副作用:过敏反应、消化过出血
消化性溃疡病史、肾脏疾病、肝脏疾病、 心功能不全以及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慎用。 老年患者也应当慎用
冠心病和糖尿病等
食物中嘌呤含量
嘌呤含量
(mg/100g)
食物名称
>150
心脏 沙丁鱼 酵母 贝类
75-150
肝肾鹅鸽
75
芦笋 鲈鱼 牛肉 脑 蟹
龙虾 牡蛎 河虾 猪肉 菠菜
少或无
蔬菜 水果 蛋 糖 牛乳 谷类
无症状期的治疗
目前意见不一 一般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 若血尿酸仍大于8mg,尿尿酸>1100mg,
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蜂窝织炎 其他关节炎
治疗
防治目的:
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 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十二字原则
管住嘴、减体重、多饮水、勤运动
减少痛风复发
一般治疗
低嘌呤饮食 戒酒,戒烟,避免疲劳和受凉 多饮水,每天2000ml以上 间歇期适当运动 注意有无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避免诱发因素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
膝、腕、指、肘等关节 ✓ 可有全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秋水仙碱治疗有效 ✓ 可伴有高尿酸血症 ✓ 关节液白细胞内或痛风石有尿酸盐结晶(确诊依
据) ✓ 初发常呈自限性,持续1-2天或几周后可自行缓解 ✓ 常见诱因: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
饮食、外伤、手术、感染等
间歇期
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 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少数只发作一次 间隔时间为数天—数年,少数长达5-10年 未用抗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
酶缺陷(PRPP合成酶,PRPPAT,HPRT)
常伴有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 心病等,可能这些疾病都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 抗。
------继发性 尿酸生成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 尿酸排泄减少:肾脏疾病、药物性 其它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0岁左 右
男性多见,女性只占5%,且多为绝经后妇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