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古文明开涿鹿 合符釜山定中华

千古文明开涿鹿 合符釜山定中华

千古文明开涿鹿合符文化定中华千古文明开涿鹿‚千古文明开涿鹿‛,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下了定论,做了结语。

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有没有权威性?是不是历史的真实、科学的结论?顾颉刚先生的肯定与推广‚千古文明开涿鹿‛的说法,最初出现在《中国上古史演义》一书第二回回目之中‚耕牧溯羲农千古文明开涿鹿陶渔终禅让九州贡赋会涂山‛。

本回记述了黄帝在涿鹿一带,与炎帝、蚩尤争战后,会盟釜山的传说。

该书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特约陈樨常女士编写的。

(陈樨常:1932年在燕京大学专门研修历史,后到东吴大学任教多年)1952年全书脱稿后,顾颉刚不仅写了序、还亲自对全书做了校定,觉得十分满意后于1955年出版。

以‚考辩古史、廓清迷雾‛为己任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积极倡导‚将正确的历史知识告诉人民‛。

他肯定了‚千古文明开涿鹿‛的说法。

可以说是这句名言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秉琦先生的强调1992年5月,苏秉琦先生通过其长达60年的考古实践和理论探索,明确提出中国历史基本框架的构想:‚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古国、两千年中华一统实体‛。

他在思索构筑过程中,充分使用了张家口地区桑干河流域新旧石器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

多次明确指出:‚阪泉涿鹿之役,是奠定中国文化与民族在华北立足的战争。

‛苏秉琦先生1991年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一文中说:‚考古发现已日渐清晰地揭示出古史传说中‘五帝’活动的背景,为复原传说时代的历史提供了条件……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形成经历了共识的‘中国’(即相当于龙山时代或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广大黄河、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流、各大文化区系间的彼此认同),到理想的中国(三代的政治文化的重组),到现实的中国——秦汉帝国‛。

他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又说:‚考古发现正日渐清晰地提示出古史传说中‘五帝’活动的背景。

五帝时代以五千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以黄帝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动中心在燕山南北,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可以与之对应。

‘五帝时代’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多支祖先组合与重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可见,苏秉琦先生对‚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认识,基本上是衡定的。

苏秉琦先生用‚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一千年的中国到北京,看两千年的中国到西安,看五千年的中国到涿鹿‛,再次强调了涿鹿在中华文明发源中重要的历史地位。

涿鹿——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2008年1月25日——29日,经过中央电视台15个月精心打造的大型纪录片《发现黄帝城》在2008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播出了,据央视收视率调查结果显示、每集的收视率都在0.5%左右,名列央视10套节目之首,且遥遥领先。

这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有什么不同凡响,而是因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追寻着自己的血脉历史。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以炎黄子孙自居,但炎黄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有无其人?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做过什么?对于一般人来讲都不甚了解。

至于炎、黄、蚩三祖,于5000年前在涿鹿,这块桑干河流域上最广阔的盆地间征战、融合,奠定中华民族雏形更是知之甚少。

中央电视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近30年来史学界和考古界研究发现的新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甄别后,选择精兵强将、调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从涿鹿三祖文化的源头入手,以客观真实的、权威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声音,向世人探析了距今5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历史。

这段历史,就是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黄蚩‚涿鹿之战‛和炎黄‚阪泉之战‛为标志的民族融合、国家初创、中华先祖走向新纪元的开端。

从2000多年前司马迁《史记》的开篇,到顾颉刚、苏秉琦肯定认同‚千古文明开涿鹿‛,再到中央电视台《发现黄帝城》传播向世界的声音证明,‚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决不是我们凭空喊出来的口号,而是考古发现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探源千古文明开涿鹿史书的明证事实证明考古文化与古史传说的有机结合正在成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继续深入的一个标志。

关于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进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的记载最早见于传世的西周文献中,以后很多朝代的史籍,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如《山海经》、《竹书纪年》、《逸周书》、《孙膑兵法》、《史记》、《太平御览》、《汉书》、《晋书》、《土地记》、《水经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记》等文献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其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较为全面明确:‚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汉代司马迁,是一位公认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他在写作这本共达130篇的纪传性通史时,将《五帝本纪》作为开首卷,却对五帝以前的记载只字不提。

这是他参阅了大量文献史料,经过反复考证,并且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而作出的决定。

他的实地调查,‚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所到之处‚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所以‚余并论次,择其言优雅者,故著为本记书首。

‛根据多年来中国历史学的研究和考古发现分析,上述记载当为信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真实的存在。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中说:‚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文明初祖,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这个梦一样的传说,如今已得到考古学的证明。

‛考古的明证考古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张家口桑干河流域一带(这里指阳原、蔚县、涿鹿、宣化和怀来等县),是燕山南北长城地带新、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核心区域。

它不仅是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发源地,细石器工业奋起的摇篮,而且是5000年前后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部族形成和发展的发祥之地。

红山文化发源于辽西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后岗一期文化(后冈下层)来自豫北冀南地区。

黄帝部族源于西北高原,后东迁至燕山涿鹿一带,发展壮大,成为红山文化的代表。

炎帝部族、蚩尤部族分别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后岗一期文化相对应。

涿鹿境内两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是南北方不同部族及其文化交往、碰撞的表现;其胜利者黄帝吸收、容纳了炎帝、蚩尤部族的优长,成为更加强大、更具活力的部族,进而形成华夏民族的雏形、中华文化的根。

北魏拓跋鲜卑政权在涿鹿黄帝祠进行过祭祀活动,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三人曾四次到涿鹿黄帝祠举行庙祭。

这些都标志着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及其发祥地涿鹿的认同。

遗址遗迹、民间传说的映证涿鹿一带现存的有关黄帝、炎帝和蚩尤在这里生活、争战的遗址、遗迹有阪泉、黄帝城、黄帝泉、炎帝营、蚩尤寨、蚩尤泉、蚩尤坟、定车台等二十三处之多,这都是最好的证明。

以及矾山地区民间流传的各种始祖故事、始祖传说都证明涿鹿是中华文明初曙之地、华夏民族形成之处。

当然,在我国,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在各地活动的传说很多,不尽一致。

关于黄帝部族发祥地的说法也并非一家,有陕西渭水说、中原新郑说和山东曲阜说等多种意见,但是,黄帝、炎帝和蚩尤一起在一个地方活动的却只有涿鹿,别无它处,历来没有歧义。

这个唯一性,可谓‚千古文明开涿鹿‛定论最有力的实证。

合符文化定中华釜山会盟奠定了中华一统的雏形黄帝经过阪泉、涿鹿两战皆捷之后,势力大增,声威远播四方。

据《史记》记载,黄帝作为盟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整个部落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

所以,‚合符釜山‛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建构了中华一统的雏形。

‚合符‛在我国是一项传之久远的‚会盟‛信物制度。

它一般用竹、木、玉石等制成凭证,上刻文字,以此为结盟的信誓之物。

这种形式,也屡见典符的出土实物。

釜山合符的作用‚釜山合符‛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共推轩辕为天子,公认黄帝为共主,中华先民第一次有了共认的领袖和统治者;二是合符契,即将原来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各自的图腾或叫符契一律废除,同时,又取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图腾的某一突出点组合共创了一个虚拟而有活现的、集万物于一身的、统一共认的图腾——龙,做为中华民族的共认的符契。

可以说龙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由‚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状态进入农耕社会、由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由荒蛮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社会跨越式变革的里程碑;三是定都涿鹿,经过合符,天下公认黄帝为共主,统一符契共称龙。

黄帝做为天子,奉天之命‚邑于涿鹿之阿‛。

就是在涿鹿山边的一个高地上建起了都城,即黄帝城。

后来曾称过:轩辕之丘、青丘、黄帝城、涿鹿故城,中华初都等。

‚合符釜山‛是决定当时社会发展方向,历史发展进程的最重大的事件。

釜山合釜后,涿鹿成为其对外开拓、发展的根据地,结束了黄、炎、蚩尤各部落‚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或半游牧的历史,有力的促进了社会分工,发展了生产力,加快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合符釜山的意义‚合符釜山‛,不仅是以炎帝与黄帝为首的华夏族的融合,而且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也融入其中。

所以说,‚釜山合符‛初步奠定了中华大统一的基础。

从此以后,这些融为一体的先民们,南下北上,西去东来,又进一步形成了更大规划、更大范围的融合。

‚合符釜山‛,作为中华民族先民大团结、大统一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全民族永久纪念。

但是,更值得纪念和传承的是‚合符釜山‛后形成的蕴涵团结、统一、协和等内容的合符文明理念。

它标志着一个融合了中华民族远古各部族先民智慧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

所以说,合符文明是中华大一统的开端,是中华大统一的雏形的思想基础,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合符文化的理念在合符釜山的史实中,凝结着以炎黄蚩三大始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祖先融合统一的文化和团结发展的思想理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符文化。

摒弃各自的图腾,统一共创龙图腾表明它是高度的包容和民主的集中;合符融合,以德威慑、凝聚民心,它是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理念;定都涿鹿,共同发展,它是统一意志、服从大局、万众一心、坚韧不拔的精神。

合釜文化是中华先民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最古老、最基本、最精华的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石和主根。

合符文明源远流长合符文明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在当今社会上,凡是中华儿女,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良知未泯,都不能不为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正因为合符文明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就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世界的不同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对民族性的强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