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行业行动计划行业发展实施规划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因为中国人利用野菜提供营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由日本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于80年代传人欧洲。
日本将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
1998年,欧洲成立了功能性食品科学协会。
2009年,美国营养协会发布了一份声明,将功能性食品描述为“作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对健康具有潜在益处的食品,包括全食品和含有强化、富集或增强生物活性成分的食品。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指导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和应用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应用。
第二章指导原则1、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创新管理模式,发展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2、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协同发展。
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5、组织引导,市场推动。
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6、坚持总量控制。
继续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
第三章背景分析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因为中国人利用野菜提供营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由日本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于80年代传人欧洲。
日本将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
1998年,欧洲成立了功能性食品科学协会。
2009年,美国营养协会发布了一份声明,将功能性食品描述为“作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对健康具有潜在益处的食品,包括全食品和含有强化、富集或增强生物活性成分的食品。
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为起步阶段。
第2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为成长阶段。
第3阶段:本世纪初的2001-2003年为信任危机阶段。
第4阶段:2003年至今为行业复兴发展阶段。
功能性食品是具有特定营养功能特性的食品,其主要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人体某种生理功能,且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功能性食品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对人体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营养特性;②其功能经过科学验证是明确、具体的,同时不能取代人体在正常膳食过程中对普通营养素的摄入;③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非大众化的食品,而是针对具有某些特定生理需求的人群而研制;④功能性食品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
功能性食品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维生素、矿物质、食品加工等行业、下游通过零售商超等渠道到终端消费者。
目前,功能性食品在全球范围内正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婴幼儿食品、康复病人食品、老年人食品等针对特殊人群的功能性食品在获得较好发展, 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产量为64.12万吨。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加之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饮食向精细型发展等原因,亚健康和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国有75%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该群体对于营养功能性食品有特殊需求,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需求量为63.58万吨。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国家在2016年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又相继提出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
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健康是食品消费的必然追求,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为3585.8亿元。
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壮大,市场份额逐年扩增,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虽然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生产规模比较小,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有限,很难生产出具影响力的高质量的功能性食品;二是非常规食品形态居多,主要以粉末、胶囊、口服液或者片剂等产品形式存在,消费者难以接受;三是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科研投入少,基础研究不够,并且商家肆意夸大产品的功能与疗效,使得消费者产生排斥心理。
功能性食品是一个涵盖食品科学、医药以及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目前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要滞后于国外市场,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发展,使其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需要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更需要研究人员与功能性食品企业合作创新,在开发传统食品形态的基础上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且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功能性食品,使功能性食品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区域发展环境预计区域生产总值增长x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进出口总额增长xx%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
粮食总产达xx亿斤。
新增减税降费xx亿元,财政收入增长xx%。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区域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足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
同时更应当看到,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方面,都拥有许多重大机遇,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域生产总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长保持上年水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以上,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省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明确了当前时期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借势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拓展了新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
依托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提升城镇群的整体实力。
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培育壮大若干一体化发展区域。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持新兴接替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