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3 篇
5 月 19 日上午,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的顾俊琪教授给我们讲了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首先,顾教授给我们阐述了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基于对现实课堂的反思,基于对课堂改革典型的甄别,顾教授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只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应该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听完顾教授的讲座,我有一些感悟:“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
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
动发展的有益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
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
和本义,基于儿童立场就是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领并促
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儿童是基础教育的对象,“现实的儿童”是其对象,“可能的儿童”也是其对象。
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
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
基于儿童的教育不仅仅要观照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学习状态,更要把儿童看作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由内而外彰显儿童本质的、自然的文化意蕴。
对于教育者来说,从作用于儿童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儿童教学
实践的系统研究,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教育对儿
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建构意义。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儿童,研究儿童,根据儿
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
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
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
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
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
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今天的讲座精彩耐人寻味。
顾琪俊教授以“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为题,从课堂教学为什么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的内涵 ;如何让学 ? 如何引思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诠释了“让学引思”的深刻内涵。
他理论联系实际,从当代课堂现状,到“让学”与“引思”的关系,多角度对“让学引思”进行了详尽阐述。
顾教授讲到“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
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
“引思”就是引发、引导、
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
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其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理念跟顾教授提出的“让学引思”是相
一致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一进课堂就把握不好主导与主体的度。
今天
顾教授很系统的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何引”两个方面。
那就是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资源 ;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只要是让得好、引得好的方法都是“让学引思”的教学方法。
“让学引思”是一种技术,要求教师把握好“让”
的时机和“引”的技巧,充分且恰当地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当我们把“让学引思”当成一种“方法、技术”来看时,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反复的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反复的实践反
思---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独到的“让学”方法,提炼出自己特有的“引思”技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放有度,提升有质。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我们付出艰辛、付出努力。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2016 年 4 月 28 日,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
“2016年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 ;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共 12 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这就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因此 ,12 位参赛选手凭借对新课标理念及“让学引思”内涵的独特理解,他们深厚的功底、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
愉悦的情感、精炼的语言,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更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例
如,盐城市第二小学王琴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学生初步尝试列式后,老师并没急着对学生的答案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芳两家相距多远”,通过独立思考,画图整理和列表整理 ,小组交流后,学生找到了“数量”关系,总结出了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再如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徐兆洋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留足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数对”,并通过规律淮确地找到用“数对”表示出物体的位置方法,在展示交流中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徐老师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听课过程中,确实感到教师的课堂组织水平、普通话水平、应用多媒体上课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充分展示出执教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课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数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
如响水县实验小学王苏娅老师的“确定位置”,创设了生活情景,让学生从班级的同学中提取出了数学信息,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场景 ,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 , 然后通过交流 ,学习研究,掌握了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此类问
题。
再如响水县第一小学夏琪老师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 ”,至
始至终都是联系身边的实例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着力渗透数学思想,体现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什么,怎么教 ?也许是赛课,似乎偏重于怎么教了,而对教什么的考量总有些遗憾。
有的课,老师注重多媒体的华美与精巧,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学什么,怎么教 ?因为是借班,所以更偏重于怎么教了,而对于什么是学生预习时可知的,什么是学生不知或知
之不深不透的把握不够,学生可知的已知的课堂重复演绎的过多,都值得我们反思,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锤炼我们的教学技术,灵动我们的教学艺术,积淀理论,激动智慧。
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中把“双基”扩展成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思想”,不仅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更加突出了数学的学科性质。
涵盖了丰富数学思想的课,是有蓬勃生命力的数学课,它给人以启迪和深思。
如盐城市实验小学嵇瑶老师的“确定位置”和大丰区幸福路小学茅娟老师的“相遇问题”,都注入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都让学生经历了遇到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的思路,通过研究简单问题找到规律,得出结论,再来解决复杂问题。
嵇谣老师
还提炼出了“知难而退”的解题观点,以退为进找寻解题方法,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