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描写了乌鸦口渴而到处找水喝,终于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表现了乌鸦的聪明可爱,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联系生活比较识记“渴”和“喝”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用关联法给“瓶”一字组多词。
指导写好“法”“许”。
用相关句式练习说话。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故事情节,初步背诵课文。
3、用大阅读观,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阅读,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比较识记并灵活应用“渴”“喝”字。
2.能根据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课件出示图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学生自由交流,初次认识“乌鸦”。
【设计意图:课前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并引出课题。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认读“乌鸦”。
对比“鸟”识记“乌”,总结:小鸟没有了眼睛,眼前便一片乌黑就是“乌”。
2.出示课题时“喝”故意少偏旁,引导生给喝加偏旁,关注口字旁与喝的关系。
3.引入课题《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认读“乌”,通过教学“喝”“鸦”,进行适度拓展和识字方法训练。
】二、随文识字,背诵课文生自读课文。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常用的办法解决它。
第一自然段1.课件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找生多种形式读,师出示“渴”的字卡,生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师结合“渴”的象形字,重点讲解“渴”的三点水旁,让生交流“渴”和“喝”识记方法。
总结儿歌:“渴要水,用口喝”。
字卡游戏中反复认读“渴”和“喝”。
最后放回学习卡中巩固练习。
2)由学习卡中的最后一个句子:玩儿了一上午,我的嗓子就像着火了,真渴啊!引导学生读出乌鸦口渴的急切心情。
3)创造情景:口渴的小乌鸦飞呀,飞呀,它来到(大树旁),可是(大树周围没有水。
)这也找了,那也找了,——这就是“到处”,并用“到处”说句子。
2.认识“渐”字1)字卡出示:“渐”,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如果两个字放在一起再来读一读(渐渐)。
3)游戏:大小声(随老师手势大小声读“渐渐”)并用“渐渐”说话。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渐渐”的意思。
】我们把词送回句子中,再来读一读。
读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3. 师讲一个简短的故事,师问:我这样讲行不行?生答:不行,没有把喝水的过程讲清楚。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讲故事要把过程讲清楚。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找一生讲讲第一段的内容。
2)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在文中找出原因,用直线画出来。
3) 生交流,师出示课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生对照并订正。
4)齐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5)找生填空: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6)生对照(板书)提示关键词试讲第一段。
7)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让学生最终把课文熟读成诵。
】第二、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2.填空完成二、三自然段。
3.交流“办”的识字方法。
出示字卡“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生交流。
课件出示,配图组词:根据不同的用途(矿石、钻石、鹅卵石……);不同的大小(石子、石块、山石……)用关联法给“瓶”一字组多词:你能帮“瓶”字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花瓶、油瓶、酒瓶、奶瓶……)【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同时还要教会孩子认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渴”和“喝”易混淆,我们利用象形字及字的偏旁引导孩子巩固练习。
通过“渐渐”和“到处”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
语文贵在读,在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指导写字“法”,生先观察,师总结写好左右结构字的小诀窍: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关键笔画(出示课件)。
师范写生练写,找一生的字展示,生对照标准评价,再写。
“许”,用刚才学到的写好左右结构字的方法,自己写两个“许”。
四、巩固生字,回顾课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
——屏幕出示词语。
1. 开火车读石子形状的字卡,生边读师边贴在黑板上的瓶子里:看,我们帮乌鸦找到了这么多小石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能早点喝着水了。
你愿意帮助它吗?2.请一生展示:生读生字师圈画小石子。
同桌之间合作,一个读的,一个圈画小石子。
3.我们帮乌鸦找到了这么多小石子,让我们开心地读读最后一段吧!【设计意图:检查识字环节,设计了适合孩子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地巩固、检测识字。
】五、回顾全文,拓展延伸课后配图:小乌鸦终于想办法克服了困难。
有一只叫卡梅利多的小鸡,它与其他的小鸡可不一样。
有一次,三只小狐狸绑架了她和他的伙伴们。
这些狡猾的狐狸把他们带入洞穴最深处!接下来,怎么样了呢?课下请大家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设计意图:课后为孩子推荐他们喜欢的书,让孩子爱读书,勤读书。
】六、板书设计《乌鸦喝水》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乌鸦喝水》是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又配有插图,它借助乌鸦喝水这件事,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课堂上我教会孩子多种识字方法。
一年级孩子好动,喜欢动画故事,由此我设计了很多故事和有趣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背诵课文。
《乌鸦喝水》效果分析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利用构建的晓黑板,让学生将所获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解决学生读书少、识字量少而影响课文学习的问题。
课中教师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最后当堂进行识字检测。
这样教会了学生很多识字方法,并活学活用背诵了课文。
课后推荐学生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并利用晓黑板发布,有效的鼓励了学生读书。
课前读书情况:大多数同学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书籍查找相关故事,了解《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82%的同学能够从读的故事中识字并积累相关知识。
12%的同学没有进行课前读书预习。
课中随文识字:80%的同学课前预习到位,课堂上能够做到熟读生字,且有大部分同学做到了背诵课文。
,15%的同学能够熟练背诵,但是填空出现个别错误。
课后拓展: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晓黑板上打卡积极阅读,少部分同学还需要鼓励。
《乌鸦喝水》教材分析本节课共计1课时完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描写了乌鸦口渴而到处找水喝,终于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表现了乌鸦的聪明可爱,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故事情节,初步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认识9个生字。
联系生活比较识记“渴”和“喝”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用关联法给“瓶”一字组多词。
指导写好“法”“许”。
用相关句式练习说话。
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用大阅读观,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阅读,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
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 能根据故事情节,背诵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乌鸦喝水》评测练习一、给加粗的字加上拼音()()()()乌鸦喝水口渴瓶子()()()渐渐小石子办法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渴喝1. 我口()了,回家找水()。
2.乌鸦想出了()水的办法。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2.乌鸦看见旁边有,想出办法来了。
它想:我把小石子,瓶子里的水就。
四、照样子写句子例:瓶子的水渐渐升高。
1.--------------渐渐------------------。
2.--------------渐渐------------------。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乌鸦喝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描写了乌鸦口渴而到处找水喝,终于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表现了乌鸦的聪明可爱,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联系生活比较识记“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