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MC)
三、单项选择题(DX)
五、综合题
轴的允许承受设计应力应相同。
( )
4Cr13钢的硬度不如1Cr13钢,但耐腐蚀性优于1Cr13钢。
( ) F 铸铁可以经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 )
F GGr15SiMn 钢中Gr 元素的平均含量约为15%。
( ) F T8钢比45钢和20钢有更好的淬透性和淬硬性。
( )
T 并不是所有的铝合金都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强化的。
( ) T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不能使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细化。
( ) T 调质钢的合金化主要是考虑提高其淬透性。
( ) T 钢经过低温退火后,其组织与原始组织相同。
( ) T 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其淬透性一般情况下越高。
( ) T 高速钢的合金化主要是考虑提高其红硬性。
( ) T 高速钢中的粗大碳化物可以通过热处理使之细化。
( ) F 奥氏体型不锈钢主要采用加工硬化来提高强度。
( ) T 固溶体的结构与溶剂和溶质的结构都不相同。
( )
F 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k V 时,则冷却速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 ) F 滑动轴承合金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
( ) F 黄铜指的是Cu —Sn 合金。
( )
F 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均可形成无限固溶体。
( )
F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晶粒越细,强度越高,韧性越差。
( )
F 锯条(T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是C A c ︒-+50301,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 最终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 )
F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发生再结晶后,其晶格类型改变了。
( ) F 普通灰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 ) F 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 )
T 为了提高丝锥(9SiCr 钢)的硬度,可进行渗碳处理后淬火及低温回火热处理。
( )
F 用45钢制造的Ф10mm 和Ф80 mm 的两根轴,都经调质热处理,轴的表面组织都是回火索氏体,但是心部组织不同。
( )
T 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一种软化过程。
( )
T 在缓慢冷至室温条件下,45钢比20钢的强度和硬度都高。
( ) T 二次Fe3C 与共析Fe3C 的形态与晶体结构均不相同。
( ) F
题干
答案
用冷却曲线表示纯铁冷却过程中的同素异构转变,并指出每一种产物的名称及晶体结构。
根据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含碳量为0.45%C :L ——L+A ——A ——A+F ——P+F
→正火→机加工→渗碳处理→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共10分)
(1) 说明加工工艺路线中涉及到的各热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
(4分)(2) 制定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范围、冷却方式)(4分)
(3) 分析该轴最终热处理后表面及心部的组织。
(2分)
正火:去应力、提高硬度便于加工、细化组织;
渗碳处理:增加表面碳的含量,提高硬度;
淬火: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低温回火:保持表面的高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应力,稳定组织。
(2) 热处理工艺。
正火:920~940℃加热保温后空冷;
表面渗碳:920~940℃加热
低温回火:180~220℃保温半小时空冷。
(3) 表面组织:高碳回火马氏体
心部组织:低碳回火马氏体
汽车半轴,如图所示,根据它的工作条件,现选择35CrMo材料制造,请为其制订加工路线,写出相关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并分析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1)加工工艺路线主要为:锻造→正火或完全退火→粗机加工→调质或(淬火+高温回火)→精机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2)热处理工艺参数:
正火(退火):840~ 860℃ 加热保温后空冷(缓慢炉冷);
调质:840~ 860℃ 加热保温后快冷,然后600℃ 左右保温半小时空冷(回火)
高频表面淬火:880~ 900℃ 感应加热水冷淬火
低温回火:180~ 220℃ 保温半小时空冷。
(3)表面组织:回火马氏体
心部组织:回火索氏体
根据铁碳合金相图,填写下列表格(8分,每空1分),并指出室温下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合金的性能(强度、塑性、韧性和硬度)的变化规律(5分)。
水平线/(合金)温度℃反应式产物名称/(组织)共晶线
共析线727
0.45%碳的合金840 /
1.0%碳的合金室温下/
3.5%碳的合金700 /
答案:
水平线/(合金)温度℃反应式产物名称/(组织)
共晶线1148 L——Ld(A+Fe3C)莱氏体Ld
共析线727 A——P(F+ Fe3C)珠光体P
0.45%碳的合金840 / 奥氏体
1.0%碳的合金室温下/ 珠光体+二次Fe3C
3.5%碳的合金700 / 珠光体+二次Fe3C+莱氏体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