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孟州市南庄镇杜村小学石春燕
一、教材分析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得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他也收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羞愧万分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回了妈妈的口袋。

二、设计理念:
教案的设计首先要遵循人的一般认知规律,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努力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品读、评说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通过学文,激活生活的记忆,唤醒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⑵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⑶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及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能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教学重难点:
把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这是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心灵触动。

2、课堂中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说学法:
在重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为此制定了本课的学法是: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围绕账单进行提问;在学习妈妈和小彼得的帐单的内容时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体会账单隐藏的深刻含义。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法。

这样的讨论和交流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挥伙伴的互助作用,巩固团队的凝聚作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子女娇惯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公主,尽享被爱而忽略付出爱。

基于这种普遍现象,抓住本课这一教学契机,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天下所有的母爱都是无价、伟大、不求回报的,进而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回报父母的爱。

六、教学过程
(一)、提前预习,扫清障碍。

1.了解课文大意,写出主要内容。

2.生字注音,难词释义。

3.对其中有感触的句子和段落写感想。

4.让学生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如:账单、芬尼、关于母爱的诗词、名句、歌曲等。

5.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跟伙伴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基本解决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障碍,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可以更好地达到课堂学习效果,并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和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今年春晚上最让人感动的歌曲《拉住妈妈的手》。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导入今天的主题。


(三)、小组交流,综合疑难。

1.要求各小组汇集难字、难词,派代表写在黑板上,并集体订正。

(“索取报酬”“账单” “芬尼”“款项” “羞愧万分”等)
2.要求各小组综合一两点不懂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并发表见解,老师相机点拨。

(如: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只写“0芬尼”?小彼得为什么会感到羞愧万分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己自学课文心得的平台,提高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通过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现自己预习的不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更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聆听、踊跃质疑、发表见解的习惯,锻炼胆识,培养自信。

在本步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可体现得较充分。

)(四)、比较账单,唤醒记忆。

1.出示两份账单。

(电脑幻灯片显示)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

(学生可能会说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报酬不同等)
相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1)教师引说: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一盘盘香甜可口的菜肴……每次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焦急陪伴;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对妈妈的统计结果“0芬尼”,你想说点什么?
如: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

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她们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真挚有爱子之心。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爱是一条小小的丝带,母亲用皱纹轻轻系着。

相机板书:无价无私不求回报可贵无法偿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想和说中,充分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并且学会用优美的词句来表达。


(五)、图文结合,诵读感悟。

1.指导朗读。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电脑幻灯片)
2.小彼得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想到了什么?
(1)教师启发: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请发挥联想和想像,揣摩小彼得的心理。

(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发言:
生甲: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生乙: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生丙: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生丁:他读着读着,……
3.反复朗读,体会“羞愧万分”和“改过”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面地揣摩人物心理,真正用心去思考、去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的丰富意蕴进行充分发掘,将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训练。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朗诵《感恩诗》。

(电脑出示)
感恩父母
看着窗外的繁华,忽然想起了父母。

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2.让我们一起来唱《感恩的心》,并跟着画面做手语操(电脑出示)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同学们,你是否也想起了你的妈妈给予你的爱了呢?你准备怎么回报这无私的母爱呢?
4.出示学生的照片。

小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让学生在诗声、歌声中再次深刻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自主设计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为妈妈做点什么等。

(设计意图:顺应课文内容和学生情感走向,巩固学文效果,学生也不会感到有负担。


七、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60芬尼(懂事,有错就改)
———————————→
彼得妈妈
←———————————
0芬尼(母爱,无私无价)
(设计意图:直观显示小彼得被伟大的母爱所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

用爱心的形式更加突出了本课的主题。

)。

相关主题